常德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通话800元3小时
常德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这事儿刚听到时我愣了半天。一个初中生,花八百块钱就为了打叁小时电话?这得是什么重要电话啊。我第一反应是,现在的小孩都这么有钱了吗?转念一想,这事儿肯定没表面这么简单。
问了好几个当老师的朋友,他们都说这种情况现在还真不少见。有个班主任告诉我,她班上就有学生偷偷用压岁钱买了好几个小时的付费心理咨询。孩子跟父母闹矛盾,有些话不敢跟家里说,又找不到人倾诉,最后只能花钱找人聊天。
电话背后的故事
后来我辗转了解到,那个常德初中生的情况也差不多。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平时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。老人嘛,能管好吃穿就不错了,哪懂孩子心里想什么。这孩子在学校朋友不多,性格有点内向,憋了一肚子话没人说。
那次花800块钱打电话,其实是打给一个收费的情感倾诉平台。叁小时里,这孩子把积压了两叁年的心事都倒出来了——学习成绩上不去的焦虑,和同学相处的不自在,对父母的思念,还有对自己未来的迷茫。说到动情处,电话那头都能听见抽泣声。
说实话,听完这个故事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现在的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不缺,手机、平板、零花钱样样都有,可心里的话却要花钱才能说出去。这正常吗?
我邻居家小孩今年也上初中,有次我听见他在家里大吼:“你们除了问成绩还会问什么?”他妈妈后来跟我叹气,说现在跟孩子说不上叁句话就要吵起来。
想想我们小时候,虽然物质条件差些,但街坊邻居的孩子都在一起疯玩,有什么心事跟小伙伴一说就好了。现在的孩子住在楼房里,放学就关在房间里,除了上网课就是写作业,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找不着。
那个学生通话800元3小时的事,表面看是孩子乱花钱,往深里想,何尝不是他们在自救呢?心里的话总得有个出口,既然身边没人愿意听,或者没人听得懂,那只能花钱找陌生人说了。
有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跟我说,现在来找他的青少年特别多,都是心里憋着事。这些孩子普遍反映,平时父母要么忙工作,要么就只关心学习,稍微想聊聊心里话,父母不是打断就是教育,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开口了。
话说回来,八百块钱对初中生来说可不是小数目。得攒多久的零花钱啊?能下决心花这笔钱,可见心里的苦闷已经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。
我就在想,如果平时在家里、在学校,能有个让孩子放心说话的环境,是不是就不用走到这一步了?也许每天抽个十几分钟,认真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,聊聊他们的烦恼,效果比花钱打电话好得多。
现在很多家长总在抱怨孩子不愿意沟通,可有没有想过,我们给过孩子多少真正被倾听的机会?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在听,实际上心里已经在准备说教的话了。
那个常德初中生的故事让我想了很久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惑和压力,他们需要的是被理解、被接纳,而不是被评判、被指导。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多安心说话的空间,也许就不会出现需要学生通话800元3小时的情况了。
其实孩子们要的不多,就是有人能认真听他们说说话。别看他们小,心里明白着呢,谁真心对他好,谁在敷衍他,一清二楚。建立信任需要时间,但破坏信任可能就因为一次不耐烦的打断。
这件事到现在还在我心里搁着。每次看到身边的孩子欲言又止的样子,我就会想起那个花800块钱打电话的初中生。多么希望有一天,所有的孩子都能找到愿意倾听他们的人,不用再为说心里话发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