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周边200元的情感故事
小巷深处的奶茶店还亮着暖黄的灯,阿斌数了数找零的硬币,刚好够买两杯烧仙草。这是他第叁次遇见那个扎马尾的姑娘,她总在周叁晚上八点来买柠檬水。
“今天试试烧仙草吧?”他把其中一杯推过去时,手指有些发抖。姑娘愣了一下,接过塑料杯的瞬间,指尖碰到他手背的温度。就是这杯四块钱的饮料,开启了泉州附近200块钱的爱情。
石条路上的脚步声
他们开始每周叁在老城区散步。从金鱼巷到花巷,青石板反射着昏黄路灯,像一条流淌的光河。阿斌在电子厂做质检员,姑娘叫小沐,是西街特产店的店员。两个人最奢侈的消费,不过是去文化宫门口吃十块钱四块的海蛎煎。
小沐总是细心地把海蛎煎分成小块,偶尔会把最大那块悄悄拨到阿斌那边。“你厂里干活累,多吃点。”她说这话时眼睛望着别处,耳根微微发红。阿斌低头咬下那块海蛎煎,咸鲜的味道在嘴里化开,混着某种说不清的甜蜜。
那个月他花了187块——奶茶48,海蛎煎90,剩下49买了条细细的银链子。小沐戴上时反复调整长度,让坠子正好落在锁骨中间。“贵不贵啊?”她问。阿斌摇头,其实那是他叁天的午饭钱。
台风天的等待
八月台风来得突然,阿斌下早班时雨正大。他想起小沐今天休息,但店里应该缺人帮忙。果然,在西街转角,他看见小沐正吃力地收着遮阳伞。
“你怎么来了?”小沐抹掉脸上的雨水,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。阿斌没说话,接过她手里沉重的伞具。两人忙完时浑身湿透,坐在店门口的板凳上喝姜茶。
小沐突然笑起来:“记得我们第一次喝奶茶吗?你手抖得差点洒出来。”阿斌挠挠头,热水杯温暖着掌心。窗外风雨交加,店内却因这简单的陪伴变得安稳。周边200元的情感故事里,或许最珍贵的就是这种不期而遇的温暖。
那晚阿斌送小沐回出租屋,伞始终偏向她那边。分别时,小沐往他手心塞了什么东西——是那张她一直带在身上的公交卡。“明天,”她说,“明天我们一起吃早饭。”
清晨六点半的豆浆
街口早餐摊的阿姨已经认识他们了。两根油条,两碗豆浆,偶尔加个茶叶蛋,总共不到十块钱。小沐喜欢把油条掰成小段泡在豆浆里,看它们慢慢软化。
有次阿斌夜班,小沐特地早起等他。见他眼眶发青,她悄悄往他豆浆里多加了一勺糖。“甜一点醒神。”她说。其实阿斌从不爱吃甜,但那碗过分甜的豆浆,他喝得一滴不剩。
周边200元的情感故事往往藏在细节里。可能是小沐总记得他不吃香菜,可能是阿斌每次都会把她护在马路内侧,可能是雨天共撑一把伞时,某个被淋湿的肩膀。
他们都清楚,生活不只有周叁的散步和周末的早餐。小沐想存钱学美容,阿斌在考虑要不要去厦门找更高工资的工作。但在每一个当下,这两百块能承载的温柔,已经足够让普通的日子发光。
就像此刻,小沐正数着这个月的积蓄——2156块。她取出其中的两百,小心地放进一个铁盒。铁盒里已经有不少零钱,都是他们周叁约会的结余。“等存够了,”她想着,“就给阿斌买那双他看了好几次的运动鞋。”
窗外又下起雨,泉州的老街笼罩在薄雾里。而某个出租屋内,铁盒中的硬币随着雨声轻轻作响,像在为这份朴素的感情打着节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