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岭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为何光说不练
大家心里都有这个疑问
路过温岭那条熟悉的商业街,又看到那几家足浴店的霓虹灯在闪烁。说真的,我心里老早就有个疙瘩,不吐不快:这些店,广告打得震天响,什么“皇家体验”、“古法秘制”、“技师专业”,可进去一试,好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这不就是典型的“只吹不做”嘛!这个问题,恐怕不止我一个人遇到过。
为啥会这样呢?我琢磨着,头一个原因可能就是“门槛低,竞争大”。你看看现在,一条街上恨不得开出叁五家足浴店。要想在这么多店里头快速吸引客人,最省事的办法是什么?就是把广告做得漂亮点儿,把话说得满一点儿呗。“首席技师”、“十年经验”,这些名头听着多唬人啊,先把你“骗”进来再说。至于实际服务能不能跟上,那就得看运气了。这种重宣传、轻实操的风气一开,大家就都在吹牛上下功夫了,反而忘了最根本的手艺和服务。
再往深里想想,这背后是不是也有点儿“赚快钱”的心态在作祟?踏踏实实培养一个好技师,得花时间、花成本。从手法培训到服务意识,哪一样不得投入?但装修一下门面,印几本华丽的宣传册,立马就能让店铺“看起来”很高端。这种投入小、见效快的“面子工程”,自然比苦哈哈地抓“里子”更受一些老板的青睐。反正客人来一次,能不能成为回头客,那都是后话了。先把第一次的钱赚到手再说。
而且啊,我觉着很多店可能压根就没搞明白自己的“核心”到底是什么。是那些花里胡哨的装修吗?是那些听起来玄乎的项目名称吗?都不是啊。客人来足浴,最核心的诉求就是放松身心,缓解疲劳。这靠的是技师扎实的手法、体贴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。你把“核心”搞错了,力气自然就用错了地方。宣传说得天花乱坠,实际体验却轻飘飘的,没有真东西,这不就成了“为何光说不练”的最好证明吗?客人一次失望,可能就再也不会来了。
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,我们身边好像不止足浴店有这个问题。有些饭馆,盘子摆得跟艺术品似的,味道却一般般;有些产物,广告拍得跟电影大片一样,用起来却总差点意思。大家是不是都把顺序搞反了?应该是先有“做”的硬实力,再用“吹”来锦上添花,让更多人知道。现在可好,变成了“吹”是主角,“做”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。
说回温岭这些足浴店,长期这样“只吹不做”,其实是在透支自己的信誉。街坊邻居的口碑,那才是最长久的广告。一个老师傅精湛的手艺,一个贴心周到的服务细节,比十本宣传册都管用。当客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舒适,不用你吹,他们自然会成为你的活招牌。
所以啊,真希望老板们能静下心来想想。别光顾着在嘴上功夫较劲,不如多花点心思在技师的手法培训上,在服务的细节打磨上。让客人走出店门的时候,能由衷地说一句:“嗯,确实舒服,跟宣传的一样!”到了那时候,或许就不用再纠结于“为何光说不练”这个问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