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堰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邻近地区叁百元的情感故事
那个闷热的傍晚,我蹲在姜堰老汽车站对面的马路牙子上,看蚂蚁搬家。叁轮车夫扯着嗓子招揽生意,油炸摊的油烟裹着葱花香气飘过来,我摸了摸兜里皱巴巴的叁百块钱——这是刚结的传单派发工资。
巷口修鞋的张老头突然开口:“小伙子等谁呢?”我支吾着没答话。他嘿嘿一笑,鞋锤敲得哒哒响:“这年头,叁百块能买啥?够买她一笑不?”我脸一热,想起小梅说下班后来拿钱时低垂的睫毛。
钱在手里攥出了汗
其实我和小梅不算熟。她在隔壁餐饮店端盘子,我在工地搬砖。有回她忘带钥匙蹲在门口哭,我陪着聊到深夜。她说弟弟学费还差叁百,我脑子一热就应下了。现在想想,这叁百块钱的情感故事,或许从那一刻就开始了。
她来时穿着洗白的牛仔裤,接过钱的手微微发抖。“下月十五号准还你。”她说这话时不敢看我的眼睛。我注意到她手背的烫伤,新伤迭着旧伤。后来才知道,那叁百块她买了本会计教材,每晚趴在餐桌上做题到凌晨。
再遇见是秋凉时节。她突然塞给我一包桂花糖:“考过了。”原来她偷偷学了半年,终于拿到证。糖很甜,她眼睛亮晶晶的,比那个雨天好看太多。我说要请客庆祝,她指指路边摊:“馄饨就行,八块一碗管饱。”
生活总要继续
后来她去了开发区上班,偶尔发消息说又学会做账了。有次我中暑,她熬了绿豆汤送来,汤里还放了百合。她笑着说现在工资涨了,能请我喝二十块的奶茶。我却总想起那个傍晚,叁百块钱在她掌心留下的红印。
入冬后我活少,她常带食堂的包子给我。有回突然说:“当时要是没那叁百块,我可能就回老家嫁人了。”她说这话时我们在看广场舞,霓虹灯把她的侧脸照得忽明忽暗。
年前她约我在老地方见面,递来一个厚厚的信封。我拆开数了数,整整叁千。“连本带利。”她歪头笑,围巾被风吹得飘起来。我抽走叁张,把剩下的推回去:“说好叁百就叁百。”我们站在当年那个油炸摊前,老板已经换人,但油条还是酥脆。
如今她嫁到了邻市,朋友圈常晒女儿的照片。有时深夜会发条动态,配图是那本边角磨破的教材。我想起张老头去年冬天走了,他老伴说老头临走前还念叨,说见过最实诚的俩孩子,就是当年在巷口推让叁百块的那对。
开春时我路过餐饮店,新来的小妹正在擦玻璃。阳光照在雾蒙蒙的玻璃上,恍然还是那个需要叁百块钱救急的秋天。其实谁都不容易,但在姜堰附近300块钱的爱情里,我见过最干净的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