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平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南平男人偏爱的巷弄
南平这座城市,总有些巷子藏着说不完的故事。特别是那些老巷子,好像天生就长在南平男人的心坎上。
记得去年夏天,我在梅山天主堂附近闲逛,偶然拐进一条叫解放巷的地方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的青苔绿得快要滴出水来。巷口杂货店的老板正和邻居下象棋,旁边围着两叁个看棋的人。有个穿工装的大哥看得入神,手里还拎着没来得及放下的安全帽。我站在旁边看了会儿,他突然抬头对我咧嘴一笑:"这步马后炮绝了是吧?"那神情,就像在自家院子里招呼客人。
巷子里的烟火人生
往深处走,灶台声、炒菜声、电视声从两侧的老屋里飘出来。有户人家的大门敞着,能看到天井里晾着的衬衫随风轻摆。两个中年人坐在门槛旁的小凳上,就着一盘花生米喝酒。他们说话声音不大,偶尔传来低沉的笑声。这种场景在新建的小区里很难见到了,大家都关着门过日子。可在这里,巷子就像整个社区的客厅,谁都可以进来坐坐。
上次遇到个开滴滴的师傅,他说每天收车都要绕到进步巷买卤味。我问他为什么非要绕远路,他挠头笑笑:"也不是多好吃,就是走在巷子里特别踏实。"这话让我想了很久。或许对很多南平男人来说,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弄,就像生活的缓冲带。从工作的压力里走出来,钻进这些熟悉的巷子,节奏自然就慢下来了。
去年认识了个在茶企工作的朋友,他带我去过一条连导航都找不到的窄巷。最深处的老茶馆,老板用盖碗泡着正岩水仙。几个茶客围坐在竹椅上,聊的都是茶叶的火功、山场。但说着说着,话题又转到孩子中考、父母体检这些家常事上。茶香混着巷子里的桂花香,那种感觉,就像把日子过成了茶,慢慢泡出滋味。
如今城市一天天在变,高楼越来越多。但有意思的是,这些老巷子依然活色生香。傍晚时分,你还是能看到下班回来的男人,推着自行车在巷口买豆腐丸;周末清晨,照样有人提着乌笼到巷尾的榕树下聚会。它们不像商业街那样急着展示什么,就是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,等着懂的人走来。
前两天又路过那条解放巷,杂货店老板居然还认得我。"好久没见你来了,"他边说边递过来一个小板凳,"站这儿累,坐着歇会儿。"就这一句话,突然让我明白为什么南平男人偏爱这些巷弄。在这里,你不仅仅是个过客,更像是回了家。
这些巷子从来不说自己有多好,但它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温润,编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。网住的是市井烟火,是邻里人情,更是许多南平男人心中,那份不必言说的归属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