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平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街转角五十六元的温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3:57:55 来源:原创内容

乐平巷子深处的裁缝铺最近总是很晚还亮着灯。陈师傅踩着缝纫机,时不时抬头望望挂在墙上的那件红裙子。这条裙子是他用两百块钱买来的绸缎料子做的,针脚密得像春雨,领口还绣着并蒂莲。

巷口卖豆浆的王嫂说,老陈这几个月像是换了个人。从前天擦黑就收工,现在能熬到半夜。有人猜他是接了大单,也有人撇撇嘴:“两百块钱的料子能做出什么名堂?”

那件红裙子

其实那红裙子不是给客人做的。每天打烊前,老陈都会把裙子取下来轻轻掸灰,再小心挂回去。这个动作他重复了叁个月,从初夏到立秋。有回我半夜路过,看见他对着裙子发呆,手指在布料上摩挲,眼神柔软得不像平时那个总是板着脸的裁缝。

巷子另一头,刚毕业的小林在便利店值夜班。她总在凌晨两点来买关东煮,每次都挑最便宜的萝卜和豆腐,加起来五块六毛。有次结账时她盯着收银台旁的招财猫突然笑了:“它好像我小时候养的咪咪。”从那以后,我总会给她多盛一勺汤。

直到某个雨夜,老陈收摊时撞见小林在巷口躲雨。女孩子怀里抱着纸袋,湿发贴在额头上。老陈犹豫再叁,还是把伞挪了过去。“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,”他说话时眼睛看着地上的水洼,“我店里还暖和点。”

五十六元的约定

后来小林常来店里帮忙钉扣子,老陈就教她怎么给裙摆锁边。有次她指着那件红裙子问价,老陈摇头:“这个不卖。”女孩子眨眨眼:“是给很重要的人做的吧?”老陈没答话,缝纫机的声音响了一整晚。

真正让我明白的是中秋那天。小林兴冲冲举着月饼来找老陈,却看见他正给红裙子打包。她扭头就跑,老陈追到巷子转角才拉住她。“那裙子...”他喘着气说,“是用你每天省下的五十六元饭钱买的料子。”

原来每回小林偷偷在店里留的零钱,老陈都仔细收着。那些皱巴巴的纸币凑够了二百块,刚好买两米绸缎。“本想等你生日...”老陈话没说完,女孩子已经把脸埋在他肩头哭了。

现在红裙子还挂在裁缝铺最显眼的地方,不过旁边多了张照片——穿红裙的小林和老陈在巷子口笑着,背后是冉冉升起的朝阳。王嫂说偶尔还能看见他们吵架,为一个扣子的缝法争得面红耳赤,但最后总会一起关店门,慢悠悠消失在巷子深处。

昨晚我去买烟,听见老陈在教小林绣鸳鸯。女孩子笨手笨脚地扎到手指,老陈赶紧掏出手帕。便利店的灯光昏黄,把两个人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,融成了一体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