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400元3小时不限次数,个旧叁小时不限次四百元
最近在个旧发现了个挺有意思的事儿——有个地方挂出“个旧400元3小时不限次数,个旧叁小时不限次四百元”的招牌。乍一看还以为是健身房促销,仔细打听才知道,原来是家新开的陶艺工坊。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价格我心里直打鼓。现在随便看场电影都要五六十,喝杯奶茶都得二叁十,叁个小时不限次数做陶艺才四百块?该不会是泥料有问题,或者烧制要另收费吧?带着满肚子疑问,我决定去亲身体验一下。
意想不到的沉浸体验
工坊藏在老城区的一栋青砖小院里,刚踏进门就被满架子的陶器吸引了。从憨态可掬的马克杯到造型别致的花瓶,每件作品都贴着制作者的署名标签。穿围裙的师傅笑着迎上来:“随便玩,泥巴管够,烧制免费,就是别把轮子蹬坏了。”
我半信半疑地系上围裙坐下,手刚碰上陶泥就明白为什么可以不限次数了——这玩意儿看着简单,实际操作起来真不容易。第一团泥在手里搓了半天,不是塌腰就是歪脖,活像没睡醒的企鹅。旁边的大姐乐了:“我这是第叁次来,头回做的杯子儿子都不肯用。”
重新揉泥时我忽然想通了,这个旧400元3小时不限次数的设定挺妙。不像按件计费那样让人着急,反正时间充裕,做坏了就重来。慢工出细活这话真不假,第叁轮尝试时,手里的泥胚终于有了杯子的模样。
工坊里渐渐坐满了人。有情侣合作捏情侣杯,有妈妈带着孩子做卡通笔筒,还有个大哥专注地修坯修了四十分钟。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,空气里飘着湿润的泥土气息,只有转轮嗡嗡作响,偶尔夹杂着陶器开裂的轻响——但这也没人在意,反正泥巴还多着呢。
藏在陶土里的生活哲学
等着素烧的间隙,我和师傅聊起来。他说现在人太追求效率,连休闲活动都要计较成果。“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按件收费,我说那样大家就会赶工,反而体会不到玩泥的乐趣了。”他指指架上半成形的陶器,“这些歪歪扭扭的作品最珍贵,都是认真生活的印记。”
我打量着刚做好的马克杯,杯身还有手指的压痕,手柄稍微有点歪。但不知怎的,越看越喜欢。可能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,让它变得独一无二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个旧河边玩泥巴,能蹲一下午,现在花四百块钱,买的其实是那段慢时光。
临走时看到墙上贴满便签条。“第四次来终于成功!”“女儿做的父亲节礼物”……突然理解了这个旧叁小时不限次四百元的奥妙。它不像消费,更像种约定——给忙碌的生活划出叁小时空白,让人安心地专注在手心里旋转的陶土上。
现在这个马克杯每天陪我喝早咖啡,每次端起来都会想起那个下午。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,就是这样能够慢下来的机会,在专注指尖的时光里,把平凡的日子过出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