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都小粉灯一条街,江都小粉灯街区风情
说起咱们江都啊,老街上那排小粉灯可是有些年头了。每到傍晚时分,暖融融的灯光次第亮起,把整条青石板路照得朦朦胧胧的,像给老街披了层薄纱。住这附近的老邻居们都习惯晚饭后溜达过来,倒不单是为了买东西,就是觉得在这片光晕里走走,心里头特别踏实。
巷子口修鞋的李大爷总爱坐在灯箱下纳凉,他那个用了十多年的搪瓷缸往小马扎旁边一搁,见到熟人就招手:"来来来,刚沏的茉莉花!"再往前几步,卖糖画的张婶摊子前永远围着小朋友,熬糖的甜香混着老房子木梁的气味,成了这条街独有的味道。
时光里的烟火气
要说这江都小粉灯一条街最动人的,还得是那些藏在光影里的人和事。街中段那家裁缝铺的王阿姨,每晚都在粉灯下踩缝纫机到九点。有回我问她为啥不换个亮点儿的灯泡,她扶了扶老花镜笑:"这光柔和不伤眼,做细活正好。再说啊,老主顾们认这个光,大老远看见就知道我开着门呢。"
可不是嘛,斜对面修钟表的陈师傅那儿更绝。他那橱窗里摆着叁五盏小粉灯,光线透过大大小小的齿轮零件,在墙上投出奇妙的影子。有次傍晚经过,正看见他借着那点光给怀表上弦,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就剩下他和手里那块表。我突然觉得,这些老手艺人和小粉灯早就长在一块儿了,灯光照见的不仅是街景,更是他们对待生活的热乎劲儿。
最热闹要数夏夜的江都小粉灯街区风情。沿街住户把竹椅板凳都搬到门外,摇着蒲扇话家常。孩子们在灯影里追逐嬉闹,惊得趴在灯罩上的飞蛾忽闪起翅膀。刚下班的小年轻顺道带些卤味熟食,经过时总要和张叔李婶打个招呼——这条街的灯光仿佛有种魔力,把每个人都裹进温暖的日常里。
前阵子听说要改造老街,可把大伙儿急坏了。后来街道办特意开了个会,老师傅们说得实在:"咱们不是反对改造,就是希望留着这些小粉灯。您说要是换成明晃晃的白炽灯,那还是咱记忆里的老街吗?"最后商量出的方案让大家都满意:线路该换的换,灯罩该补的补,但那抹温柔的粉色,原封不动地留了下来。
如今再走在江都小粉灯一条街上,能看见老电线杆都换成了仿古样式,灯罩里新装了节能灯芯。可当日暮西沉,那片熟悉的粉色光晕亮起时,时光仿佛又慢了下来。卖糯米糕的摊子前飘起白汽,修鞋的李大爷还在招呼路人喝茶,只是搪瓷缸换成了保温杯——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,变与不变都在日子里了吧。
偶尔看见游客举着手机拍小粉灯,本地人都会心一笑。他们可能不知道,这条街上最珍贵的不是灯光本身,而是灯光下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轨迹。那些在粉灯下补衣裳、修钟表、下象棋、话家常的日常,才是江都小粉灯街区风情最动人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