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拉玛依微信附近人400元一次,附近人联系400元服务
昨晚老张给我发消息,说在克拉玛依出差时刷到个奇怪的广告,标题就写着“附近人联系400元服务”。他皱着眉头问我:“现在这些推广都这么直白了吗?”我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半天,窗外飘来的烤羊肉串香味混着这个突兀的问题,突然觉得该聊聊这事。
说实话,现在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确实方便。上周我去克拉玛依谈业务,在酒店打开这个功能,五分钟就找到叁家本地特色餐厅。但总有些账号取着暧昧的名字,配着模糊的头像,介绍里写着“400元一次”这种让人犯嘀咕的内容。有个叫“北疆小野猫”的账号反复出现在推荐列表,点进朋友圈却只有叁天可见。
那天在友谊路喝奶茶时,听到邻桌两个姑娘在抱怨。“总有人问是不是做那种服务的,”扎马尾的姑娘用力戳着杯子里的珍珠,“我明明就是个正经代购!”她同伴掏出手机给我们看,最近七天收到七条类似询问,都因为她在商场化妆品专柜工作,个性签名写着“提供专业美容服务”。
藏在数字背后的误会
仔细想想,“克拉玛依微信附近人400元一次”这个说法确实容易引发联想。但我打听后发现,实际可能是家政保洁按次收费,或是摄影师按小时计费。城南家政公司的王姐说,她们确实通过微信附近人推广过4小时深度保洁服务,正好收费400元。有客户第一次咨询时都支支吾吾的,直到看见她发的保洁视频才恍然大悟。
不过真要找正规服务,还是打开大众点评更靠谱。昨天帮我修水管的小赵说,他们维修队从来不在附近的人里打广告。“老师傅们觉得掉价,”他拧着扳手笑道,“而且总被误认为是那种生意。”他手机里存着个笑话:有次同事在介绍写“管道疏通400元”,结果半夜接到奇怪电话,现在全改成“水管安装维修”了。
克拉玛依这样的能源新城,流动人口多,微信交友本来挺正常。但那些模棱两可的广告就像戈壁滩上的海市蜃楼,看着诱人,走近才知道是幻觉。我认识个甘肃来的钻井工人,上个月被骗走半个月工资,就因为相信了“400元服务”的暗示。
现在刷附近的人,能看到不少正经生意。卖黑枸杞的玛依努尔每次都会发定位:“我在准噶尔市场43号摊位”。她笑着说比起暧昧暗示,不如老实写“特产包邮400元起”。倒是那些只写“附近人联系400元服务”的账号,点进去通常不是微商就是可疑广告。
其实无论在南林小区还是昆仑路,真诚永远最打动人。就像我常去的那家抓饭店,老板直接把价格表做成头像,配文“20元管饱”。反而比那些藏着掖着的账号更受欢迎,每天都有附近上班的人来订餐。
夜幕下的克拉玛依,霓虹灯亮起时确实容易让人产生遐想。但真正需要帮助时,还是找门口保安亭、便利店老板或者穿着工装的人更可靠。毕竟在这座城市,坦荡荡做事的人才经得起戈壁风的吹刮。
今天路过世纪公园,看见几个年轻人正在摆摊卖手工奶酪。他们的招牌上明码标价,微信二维码旁写着“支持预定”。比起模糊的“400元一次”,这样清清楚楚的多好。买的时候遇到个熟客,说在这买了叁年,从来不会产生误会。
也许该提醒老张,下次在克拉玛依看到类似信息,直接划过去就好。真正的服务从来不需要用暧昧来包装,就像戈壁滩上的胡杨林,站在明处才能生长叁千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