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州大学城约会暗号,达州大学城暗语密约
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?前几天路过食堂,听见隔壁桌俩女生凑着头嘀咕:“晚上荷花池见?”另一个眨眨眼:“老规矩,带本书?”我端着餐盘愣是慢下了脚步——这年头,大学城里连约会都整上接头暗号了?
说起达州大学城约会暗号,还真有几分江湖气息。就拿荷花池来说吧,傍晚六点捧本《百年孤独》的,八成是在等人;要是手里换成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,那估计得再等半小时。同学们管这叫“安全社交”,既避免了被熟人撞见的尴尬,又带着点浪漫的悬念。我室友上周就这样认识了文传院的师妹,现在俩人天天在图书馆“偶遇”。
那些藏在日常里的信号
其实达州大学城暗语密约最妙的地方,在于把寻常物件都变成了信号系统。第二教学楼叁楼靠窗的座位,放瓶矿泉水的意思是“课后来电”;篮球场边系着红色手绳的长椅,代表“周末老地方见”。最绝的是小吃街那家奶茶店,点单时说要“叁分糖去冰加椰果”,店员就知道要把纸条塞进杯套夹层——这套路比我们专业课还复杂呢!
不过这些达州大学城约会暗号能流行起来,倒也不是年轻人故意折腾。现在大家既想要独处空间,又盼着遇见投缘的人,这种若即若离的默契反而刚刚好。就像美术系的小林说的:“直接要微信多冒昧啊,但在琴房放支陌生的笛子,第二天有人用口琴应和,这多有意思?”
前两天毕业的学长回校,听说现在这套暗语体系直拍大腿:“我们那会儿就知道在布告栏贴便利贴!”说着掏出手机给我们看相册,原来十年前他们用图书馆书架特定位置的书签传话,果然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。
当然啦,这套暗语系统也有尴尬的时候。上个月体育系那个高个子男生,在荷花池举着《小王子》等到路灯都亮了,最后发现人家姑娘说的是《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》——你看,达州大学城暗语密约还得讲究版本精确性。后来这事传开了,现在大家约定书名都直接拍封面图。
黄昏时分走在校道上,看着叁叁两两抱着书本的年轻人,突然觉得这些达州大学城约会暗号像散落在校园里的星光密码。它们让普通的相遇变成带着谜题的游戏,让每次赴约都像在解开一个对于缘分的谜语。或许很多年后,当这些年轻人不再需要暗号时,依然会记得某个黄昏,有人为他们精心设计过只有彼此懂得的密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