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平品茶教室工作坊,茶艺学习体验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0:28:36 来源:原创内容

路过中山路转角时,总会被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牵住脚步。那扇挂着竹帘的玻璃门后,就是最近朋友圈里常提到的桂平品茶教室工作坊。上周六下午,我终于推开了那扇门。

原木长桌上摆着几只青瓷盖碗,茶艺师小雯正往紫砂壶里注水。热水触及茶叶的刹那,白牡丹特有的花香便飘散开来,像把整个春天的山野都装进了这间屋子。“很多人觉得茶道高高在上,”她边烫杯边说,“其实就像回家泡杯茶那么自然。”

当茶叶在掌心苏醒

小雯让我们把干茶放在茶荷里观察,那些墨绿带灰的叶片蜷缩着,仿佛还在沉睡。等热水注满盖碗,叶片在杯中舒展开的瞬间,竟能看见叶脉间细小的气泡在升腾。“这是茶叶在呼吸呢。”旁边戴眼镜的大叔忍不住感叹。他第叁次来参加桂平品茶教室工作坊的活动,说每次都能发现茶叶的不同表情。

确实,看着原本紧压的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苏醒,慢慢还原成枝头的模样,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过程莫名让人心安。我们轮流练习冲泡手法,有人手抖洒了水,有人被蒸汽烫到指尖,茶室里却始终充满着轻松的笑语。

记得第一次端起公道杯时,我笨拙得像是第一次拿筷子。小雯走过来调整我的手势:“手腕再放松些,对,就像握着一只刚孵出的小鸟。”这个比喻突然让复杂的动作有了温度。

藏在茶杯里的人情味

茶艺学习体验活动最迷人的地方,大概就是能尝到不同水温泡出的茶汤。同一款凤凰单丛,95度水泡出来花香奔放,85度水却变得果香清甜,仿佛不是同一款茶。穿格子衬衫的茶友打趣说,这就像用不同火候炒菜,食材没变,滋味却千变万化。

坐在角落的老先生分享了他的故事。他年轻时在云南插队,当地老人教他用搪瓷缸煮大叶茶。如今虽能用精致茶具,却始终忘不了那个搪瓷缸里粗犷的茶香。“茶啊,”他摩挲着杯沿,“最难忘的永远是和人有关的味道。”

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的搪瓷茶缸,她总把茉莉花茶泡得浓到发苦,却是我记忆里永远温暖的念想。

窗外日头渐斜,我们在茶香里聊着各自与茶相遇的故事。穿汉服的姑娘说她通过学习茶道找到了减压方式,带孩子的妈妈笑着说现在全家周末都会围坐品茶。这些细碎的分享,让眼前的茶汤愈发温润起来。

暮色染红窗棂时,我们已能熟练地进行完整的冲泡流程。虽然动作仍带着生涩,但每个人端杯的姿态都多了几分从容。临走前小雯送我们每人一小包白牡丹,茶叶在纸包里发出细碎的声响,像在说后会有期。

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总备着简易茶具,午休时泡上一杯。看茶叶在杯中浮沉舒展,总会想起那个充满茶香的下午。或许茶道的真谛,就是教会我们在忙碌生活里,留出让自己喘息的片刻。而桂平品茶教室工作坊,恰好为我们打开了这扇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