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江全国各地喝茶上课资源,各地品茶学习指导信息
最近常听茶友们念叨,想学点正经茶艺却不知从哪儿入手。这事儿我深有体会,记得刚接触茶道那会儿,光是为了找靠谱的学习渠道就折腾了小半年。
现在可不一样啦。随着临江全国各地喝茶上课资源的完善,无论你在东北还是西南,都能找到合适的品茶课堂。上周我表妹在昆明报了个班,昨天还兴冲冲给我展示她学的盖碗茶技法呢。
身边的茶香课堂
你说巧不巧?就在我们小区隔壁的文创园,上个月新开了家茶书院。第一次路过时我还以为是卖茶叶的,推门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——整整叁面墙的茶具,从紫砂到建盏应有尽有。主讲老师是位退了休的老茶人,说话慢悠悠的,但演示手法特别精准。
其实这样的地方现在真不少见。社区活动中心每周叁的茶艺沙龙,图书馆的周末茶文化讲座,甚至有些幼儿园都开始教小朋友认识六大茶类了。不得不说,这些年各地品茶学习指导信息越来越透明,想学茶再也不用像没头苍蝇似的乱撞。
我有个在杭州做滨罢的朋友,去年开始每逢双休就坐高铁去湖州学茶。问他累不累,他倒说得实在:“比起以前周末宅家打游戏,现在这样反而更充实。关键是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茶友,边品茶边聊天,压力都释放了。”
当传统遇见现代
现在年轻人学茶的路子也野得很。短视频平台上的茶艺博主,能把复杂的茶道流程拆解得明明白白。有个叫“茶小白日记”的账号我常看,主播演示冲泡手法时,会特意用不同角度的机位,连手腕怎么转动都拍得清清楚楚。
不过要说最方便的,还是那些茶学础笔笔。上次我想查岩茶的焙火程度,打开软件直接语音提问,秒出答案不说,还附带了不同山场的对比图。科技确实让学茶这件事变得亲切多了,再复杂的茶理,现在动动手指就能搞懂。
前两天路过商业区,发现连共享茶室都开起来了。扫码进门,茶具、茶叶、热水一应俱全,墙上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冲泡教程。看见几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在里边开会,人手一杯茶,倒是比咖啡厅更显雅致。
记得我刚开始学茶时,老师傅总说“茶如人生,需要慢品”。现在想想,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合适。虽然学习方式变了,工具新了,但那份想要静下心来品味生活的初衷,始终没变。
前几天在茶市遇见位卖安吉白茶的大姐,她边包装茶叶边和我唠嗑:“现在来买茶的年轻人,十个里有八个能说出白茶的工艺特点。放在五年前,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。”她手上利索地系着棉绳,眼角笑出细细的纹路。
黄昏时分从茶室出来,街角新开的奶茶店排着长队。突然觉得特别有意思——同样是茶,传统与现代以各自的方式滋养着我们的生活。或许哪天,这些举着奶茶的年轻人里,就会有人推开传统茶室的门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