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长品茶海选工作室,天长茗茶海选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7:33:40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那条熟悉的青石巷,拐角处新开了两家门面。左边挂着“天长品茶海选工作室”的木招牌,右边则是“天长茗茶海选工作坊”。乍一看名字像双胞胎,可走进去了才知道,这两家老板对喝茶这事儿,想法还真不太一样。

先说说品茶工作室那位林老板吧。他那儿的阵仗,我第一次见时还真被唬住了。长条茶桌上整齐摆放着七八个白瓷盖碗,每个碗里是不同的茶样。林老板会递给你一张评分表,上面密密麻麻列着外形、汤色、香气、滋味这些项目。“咱们得客观,”他总爱这么说,“好茶得像选美比赛,一条条比下来。”有一回我尝了款武夷水仙,刚想说这茶喝起来挺舒服,他立刻纠正我:“不是舒服,是岩韵显,花香沉水,滋味醇厚有骨力。”被他这么一说,我端着那杯茶,突然觉得自己不是在喝茶,倒像是在参加什么专业考核。

两种不同的茶香

而隔壁茗茶工作坊就完全是另一番光景。坊主是个微胖的中年人,大家都叫他老陈。他的工作坊里没什么评分表,只有几个蒲团和一套用得发亮的紫砂壶。第一次去,他什么也没问,只是慢悠悠地烫杯温壶,然后递过来一杯凤凰单丛。“你觉得这茶怎么样?”他笑眯眯地问。我犹豫了一下,想起林老板那些专业术语,支支吾吾说:“有花香...蜜香?”老陈哈哈一笑:“你就直接说,喜欢还是不喜欢?”

在老陈这儿,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茶。他说茶是有生命的,同样的茶叶,在不同的天气、不同的心情下泡,味道都会有些微差别。记得有个下雨的午后,我坐在他店里喝一款存放了十年的老白茶。茶汤入口,那种温润的感觉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煮的米汤。老陈看我出神的样子,轻声说:“喝出回忆来了吧?这就对了。喝茶不必说太多,感觉到什么,就是什么。”

说来也有意思,虽然两家店风格迥异,但我却成了他们的常客。需要认真了解茶叶品质时,我会去品茶工作室,跟着林老板学习如何辨别茶叶的细微差别。而当我只是想找个地方安静地喝杯茶,放松心情时,就会溜达到老陈的工作坊,坐在他那把老藤椅上,看着他慢条斯理地冲泡,听他说那些对于茶的故事。

有一次我问老陈,对隔壁那种评茶方式怎么看。他往紫砂壶里注水,水声哗哗中抬起头:“条条大路通罗马嘛。有人喜欢把茶拆开了一点点琢磨,有人喜欢整个儿感受,都行。就像吃鱼,有人非得分析这鱼是红烧好还是清蒸好,有人只管味道合不合胃口。”他顿了顿,把第一泡茶汤倒掉,“喝茶这事儿,最后都是要回到自己嘴里的。”

那天下午,阳光透过木格窗洒在茶桌上,我看着杯中起伏的茶叶,突然明白了什么。茶的魅力,或许就在于它的包容。无论是严谨的品评还是随性的品味,都能在茶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就像这条巷子里的两家店,看似不同,却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完整的茶世界。

如今我依然会穿梭于这两家店之间。在品茶工作室,我学会了如何辨别茶叶的优劣;在茗茶工作坊,我懂得了如何与茶相处。这两段经历,就像茶叶的两面,一面承载着知识与标准,一面蕴含着感受与共鸣。而真正的好茶,或许正是在这两者之间,找到了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