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阳喝茶上课群,当阳品茶学习小组
最近听说咱们当阳有个挺特别的当阳喝茶上课群,起初觉得就是普通茶友群,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。
那天路过人民公园,看见银杏树底下围坐着十来个人,中间摆着茶海,有个戴眼镜的大叔正边烫茶杯边说话:"这片白茶产自政和,大家先闻干茶香——注意水温不能高,要像对待春芽般温柔。"人群里既有穿衬衫的上班族,也有拎着菜篮的大妈,个个听得入神。我也搬个小凳子坐下,这才知道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当阳品茶学习小组。
茶香里的周末课堂
穿格子衫的李姐给我递来品茗杯:"我们每周末都聚,上回学乌龙茶的摇青手法,老张还特地从福建带来茶青让大家实践。"她翻出手机照片给我看,画面里几个人挽着袖子在竹筛前忙活,手上沾着茶叶,笑容比阳光还明亮。
负责茶艺教学的陈老师原是茶庄掌柜,现在成了义务讲师。他教大家用盖碗时要"叁指起承",注水讲究"春风拂面",这些文绉绉的词经他比划着示范,忽然就生动起来。最有趣的是教辨茶那堂课,他准备了六种龙井,让大家盲品打分。王阿姨咂着嘴说:"这第叁杯有炒豆香,肯定是群体种!"结果揭晓时她还真猜对了,得意地给老伴发语音报喜。
其实这个当阳喝茶上课群从来不考试不点名,但成员们记笔记比学生还认真。老周的笔记本上画着茶叶脉络图,页脚还贴着从茶山带回的标本。他说退休后终于有时间系统学东西,跟着小组尝遍六大茶类,现在连孙子都知道"爷爷会泡甜丝丝的冰岛茶"。
茶桌渐渐成了生活课堂。上个月请来中医讲节气茶饮,惊蛰该喝茉莉花茶舒肝气,霜降适合煮老白茶润燥。开餐馆的小赵当场调整了季节茶单,把"惊蛰舒眉茶""霜降暖意茶"加进菜单,果然特别受欢迎。
茶杯里照见的日子
最让我触动的是看他们办少儿茶会。孩子们学着行茶礼,小手稳稳托着茶盘给父母敬茶。有个小男孩紧张得同手同脚,把茶端给妈妈时小声说:"您辛苦了。"那位妈妈眼眶瞬间就红了。这样的画面,比任何茶道理论都更让人明白——我们追求的不只是茶味,更是生活的滋味。
现在这个当阳品茶学习小组已经发展到百来人,但依旧保持着那份亲切。昨天群里在讨论春茶品鉴会选址,有人建议去郊外茶园,有人说社区活动室就行。最后定在文化站,因为八十岁的孙奶奶说:"我腿脚不便,但还想给大家展示收藏的紫砂壶呢。"
茶凉了又续,人来了又走,但那份因茶而生的温暖始终在流转。或许这就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——在喧嚣中找到片刻宁静,在茶香里遇见志同道合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