磐石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周边学子百名叁小时
那天下午路过磐石社区活动中心,刚好看到一群学生正在布置场地。红色横幅上写着"百名学子叁小时志愿服务",几个戴眼镜的男生正踮着脚调整横幅位置。穿校服的女生们抱着物资箱穿梭,马尾辫在阳光下甩出青春的弧度。
门口树荫下,组织活动的老师扶着矿泉水箱喘气:"这些孩子主动联系社区,说要利用课余时间做点实事。"他拧开瓶盖喝了口水,"原本只预计来叁十人,没想到在班级群里一号召,报名人数直接破百。"
叁小时能做什么
我顺着教室窗户往里看,穿蓝色志愿者马甲的学生们正在分组。第一组负责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,有个男生举着手机示范:"爷爷您看,点这个绿色图标就能和孙子视频了。"第二组在整理图书角,两个女生踮着脚把书籍按编号插回书架,额角渗出细密汗珠。第叁组更热闹,他们要在叁小时内完成社区墙绘,调色盘上的颜料被搅成了春天的颜色。
扎丸子头的女生边调颜料边说:"我们算过时间,抓紧些足够画完这面墙。"她笔刷落下,青翠的藤蔓便在灰白墙面上生长开来。旁边男生接话:"下午叁点到六点,正好不影响晚自习。"
这些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让我想起初中时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。那时总觉得叁小时漫长,现在看他们,倒像是把时间压缩成了高密度晶体。每个小组都在与钟表赛跑,却不见忙碌带来的慌乱。有个男孩甚至抽空修好了活动室晃悠半年的抽屉,用的还是物理课学的杠杆原理。
穿红马甲的女孩正在教老人使用打车软件。她把操作步骤画成漫画,每张图都标着大大的序号。"奶奶您看,就像打电话一样简单。"老人眯着眼尝试,成功叫到车时笑得露出银牙。这个瞬间被夕阳镀成暖金色,而这样的瞬间正在不同角落同时发生。
负责墙绘的小组进度比预期快。原本以为叁小时勉强够勾线铺色,他们却连细节都处理得妥帖。画到社区地图时,有个学生突然提议:"我们把新建的健身路径标上去吧?很多居民还不知道呢。"这种临时起意的修正,让志愿服务突然有了生长的温度。
图书角传来轻轻的惊叹声。原来学生们在旧书里发现了二十年前的借阅卡,泛黄的纸页上写着不同笔迹的名字。"这些书可能陪伴过我们的父母。"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小心抚平书页卷角。他们决定保留这些卡片,就像保留时间写给社区的情书。
离六点还差十分钟时,所有小组开始收尾。擦净画笔的女生抬头看完成墙绘,突然笑出声:"原来叁小时够画出一个春天。"她身后,满墙藤蔓在暮色里摇曳,几只彩蝶永远停在绽放的扶桑花上。
组织活动的老师正在统计成果墙贴便利贴。教会的老人数量、修好的公共设施、整理的书籍数目……数字在暮色里跳动。有学生提议下次增加家电维修小组,立即得到七八个附议。他们讨论着叁小时的可能性,像在讨论如何让青春长出更茂盛的枝叶。
离开时遇见最开始那个调颜料的女生。她正在清洗调色盘,五彩的水流在池中旋转。"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想参加,"她甩甩手上的水珠,"下次应该能有更多人手。"远处传来收拾工具的碰撞声,掺杂着意犹未尽的欢笑。叁小时志愿服务结束了,但某些东西刚刚开始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