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站街快餐约学生,景德镇站街学生快餐约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38:10 来源:原创内容

晚上九点的景德镇,老街的灯火晕开在青石板上。沿着昌江往西走,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学生模样的人站在路灯下,手里攥着手机,屏幕的光映在年轻的脸上。有个穿牛仔外套的男生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,烟头忽明忽暗,像他此刻犹豫的心情。

景德镇站街快餐约学生这事儿,在本地不算秘密。陶瓷大学后门那条巷子,每到夜幕降临就热闹起来。穿着时髦的年轻人靠在电动车旁,见到路过的人就抬抬下巴:"走不?"有个扎马尾的姑娘和我搭话,她说白天在陶溪川摆摊卖手作陶瓷,晚上来这儿赚外快。"拉坯的手也能用来数钱呀。"她笑着伸出手,指尖还沾着没洗干净的青花色。

陶瓷巷里的青春账本

在巷口奶茶店,我遇见小陈。他咬着吸管说,上学期买釉料欠了网贷,现在每周来两晚。"反正就是陪着吃吃饭、逛逛街,和兼职导游差不多。"他强调自己只接"正经单",可当我问怎么界定正经时,他突然盯着杯底的珍珠不说话了。柜台后老板擦着杯子插话:"这些孩子啊,把青春当泥胚,谁给钱就让谁捏形状。"

景德镇站街学生快餐约的圈子里有条潜规则——不带客人去自己学校。有个女孩告诉我,她在新厂路的民宿见过同班同学,两人默契地装作不认识。"就像开窑时看见烧裂的瓷器,明知摆在那儿,却都选择视而不见。"她说有一次给广东客人当向导,对方非要她演示在陶瓷杯上画春宫图,那晚赚的钱她全买了釉料,仿佛这样就能把污渍盖住。

老李在陶艺街开了二十年店,他柜子里收着个特别的青花碗,碗底歪歪扭扭刻着"不后悔"。"前年有个常站街的学生送的,说攒够钱就回老家开工作室。"老李摩挲着碗沿,"后来再没见过那孩子,倒是这碗,每次烧窑我都拿出来用。"

凌晨两点的解放路天桥,还能看见几个徘徊的身影。穿汉服的女生在等约拍客户,她腰间挂的缠枝莲香囊随风晃荡。"客人喜欢在古窑拍照,说这样有穿越感。"她整理着披帛苦笑,"其实他们哪懂什么元青花,不过是想找点新鲜刺激。"桥下驶过的出租车顶灯,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件等待入窑的素坯。

在雕塑瓷厂附近的小旅馆,前台大妈记得很多故事。有个学雕塑的男生总来开钟点房,有次落下个帆布包,里头除了避孕套还有获奖证书。"全省大学生陶艺大赛金奖"的红章盖在照片上,那男孩对着自己的作品笑得很灿烂。大妈把包收在柜台底下叁个月,到底没等来失主。

雨水突然敲打着鳞片般的瓦当,站街的年轻人们四散躲雨。奶茶店老板递给我杯浮梁茶:"别看他们现在笑得开心,其实心里都藏着碎瓷片。"窗外,那个穿牛仔外套的男生还在雨里站着,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得刺眼,像开窑时那道烫人的裂隙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