讷河品茶上课群辩辩,讷河茶艺学习交流群号
最近总听朋友念叨,说来讷河这么多年,连个能静静喝茶的地方都找不着。我心里嘀咕着,咱们这地方难道真缺一块能聊聊茶具、品品新茶的角落吗?正好前两天刷手机,看到有个叫“讷河品茶上课群辩辩”的小圈子,顺手就加了进去。
刚进群那会儿还挺新鲜,群里安静得只能看见几个早安的表情包。过了两天,有位老师傅发了张紫砂壶照片,壶身包浆温润,像裹了层蜜糖。这下可好,群里顿时热闹起来,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怎么养壶。有人说要用绿茶慢慢沁,有人坚持普洱才出效果,还有个大姐分享了她用茶汤轻轻擦拭的独门秘诀。看着这些平常在菜市场擦肩而过的街坊,突然都变成了满腹茶经的行家,这种感觉挺奇妙的。
从茶叶到茶具的学问
记得上周末,群主组织大家在文化馆摆了张茶席。带来的盖碗花色各异,有位大姐的仿明青花引得大家连连称赞。我们轮流冲泡自带的茶叶,从本地产的老边销茶到南方的凤凰单丛,每道茶汤都能引出叁五故事。李老师傅端着茶杯在掌心转了叁转,慢悠悠地说:“茶这东西啊,喝着喝着就懂了。”他这话让我琢磨了好久——确实,有些滋味非得亲口尝过才明白。
现在这个讷河茶艺学习交流群号被越来越多茶友记在了通讯录里。昨天还有位年轻妈妈在群里问,孩子能不能跟着认认茶具。王老师马上发了段语音,细细讲解儿童茶艺的注意事项。看着这些温暖的互动,我突然觉得,这个群组就像冬天里那杯始终温着的茶,让人从指尖暖到心里。
前几天新来的小赵在群里发问,说总觉得自家泡的茶少了点味道。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,有的说可能是水温没控好,有的问是不是茶叶受潮了。最后发现是他家水龙头刚换了滤芯,水质变化影响了茶味。这件事让我想起刚开始学茶时闹的笑话,那时候连茶叶该放多少都拿不准,现在居然也能帮新茶友分析问题了。
秋风起的时候,群里开始讨论该备什么茶过冬。有人说要存些熟普,有人推荐老白茶,还有位姐姐晒出了自制的桂花红茶。看着窗外的落叶,手里捧着刚泡好的正山小种,突然觉得在讷河这样的小城,能有这么个喝茶谈天的地方,确实是件挺幸福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