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生品茗课堂学习生活
窗外传来朗朗读书声,教室里却飘着缕缕茶香。这不是什么高级茶艺馆,而是霍州一所普通中学的课堂。讲台上,语文老师李老师正在讲解陆羽的《茶经》,每个学生面前都摆着一杯刚沏好的本地黄茶。
“同学们先闻闻茶香,再小口品尝。”李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,“还记得上周我们讲过的‘粗茶细喝,细茶粗喝’吗?今天这杯霍州黄茶,该怎么品?”
坐在第叁排的小王小心翼翼地端起纸杯,先深深闻了一下,眼睛顿时亮了:“老师,这茶有股炒麦子的香气!”旁边的同学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,有的说尝到了蜂蜜味,有的说回味很甘甜。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。
这种把品茶融入课堂的模式,在霍州已经试行半年了。起初不少家长担心会影响学习,可现在连最挑剔的家长都说,孩子变得沉稳多了。
从茶道到书道
周叁下午的书法课上,张老师别出心裁地把茶道和书法结合起来。学生们要先静心品完一杯茶,再提笔写字。“想想刚才喝茶时的那份宁静,把这种感觉带到笔尖。”张老师轻声提示着。
小林同学发现,喝完茶再写字,手确实没那么抖了。她写的“清心”二字,比平时工整不少。“真奇怪,就是一杯茶而已,怎么整个人都静下来了?”她歪着头琢磨。
更让大家惊喜的是,这种教学方式让原本枯燥的古诗文变得生动起来。学习苏轼的《汲江煎茶》时,同学们一边品茶一边朗读,竟然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诗中描绘的意境。
“以前读‘雪乳已翻煎处脚,松风忽作泻时声’,总觉得隔了一层。”小李感慨道,“现在喝着茶读这首诗,好像能看见苏轼在江边煎茶的样子。”
学校的小茶园成了最受欢迎的课外活动场所。这里由学生自己管理,从修剪茶树到采摘茶叶,都由各个班级轮流负责。虽然只是方寸之地,却让大家对“茶”有了全新的认识。
“原来茶叶要经过那么多工序才能喝啊!”小张在参加完采茶活动后感叹,“我现在喝茶都会想起采茶时的辛苦,更加珍惜每一片茶叶了。”
这种体验让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品茶,更懂得了劳动的艰辛。有个调皮的学生以前总是浪费茶叶,现在却成了班里最懂得节约的人。
随着时间推移,老师们发现学生品茗课堂学习生活的模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。最明显的是上课走神的同学变少了,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。就连几个平时坐不住的同学,在品茶时也能安静下来。
“其实不是茶有什么神奇功效,”班主任王老师说,“而是通过品茶这个仪式,让孩子们学会了专注当下。这种能力自然会迁移到学习上。”
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后,试点班级的语文平均分比往年高了八分。更让老师们欣慰的是,同学们在写对于“传统文化”的作文时,都能写出真切的感受,而不是空话套话。
教师办公室里,老师们也在讨论这个现象。“品茶让学生们慢下来了,”李老师泡着茶说,“在这个什么都讲求快节奏的时代,能让学生静下心来体会慢生活,本身就是一种教育。”
窗外,夕阳西下,又一个品茶课堂结束了。同学们小心地清洗着自己的茶杯,叁叁两两讨论着今天的茶味和课堂内容。茶香还在教室里萦绕,就像文化的种子,悄悄在这些年轻心灵里生根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