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同城饮茶,西安本地品茶相约
最近朋友圈里总有人晒茶局照片,青花瓷盏里浮着碧绿的茶汤,配文往往是"曲江池边偶遇的好茶室"或是"朱雀大街巷子藏着的宝藏店铺"。看着那些氤氲的热气,突然意识到西安的同城饮茶圈子,不知何时已悄悄热闹起来。
记得上周末路过顺城巷,原本想找家咖啡馆消磨午后,却被檐角下悬着的茶旗绊住了脚步。竹帘半卷的茶室里,穿亚麻衫的茶艺师正不紧不慢地温杯烫盏,桂花乌龙的甜香混着老榆木茶桌的木质气息,瞬间把人拽进另一种时间流速里。隔壁桌几个年轻人边斟茶边聊着昨晚的演唱会,紫砂壶在他们手里传来传去,倒比酒桌上推杯换盏更显自在。
茶香里的长安味
说来有趣,西安本不是传统茶叶产区,可这座十叁朝古都偏偏能把什么都酿出自己特有的醇厚。城南有家开了二十年的老茶馆,老板总爱说:"咱们这的水质偏硬,反倒特别能激发出普洱的陈韵。"他沏茶时爱用本地耀州窑的粗陶壶,注水时故意拉高水线,说这样能让茶汤带上点黄土高坡的豪气。
在大唐不夜城附近的新式茶空间又是另一番光景。透明茶壶里漂浮着蝶豆花与龙井的组合,年轻人们举着手机拍完叁十秒,才舍得把那些渐层色的饮品送入口中。乍看与传统茶道相去甚远,可当听见他们认真讨论着"这泡冰滴滇红后调有蜜香"时,忽然觉得传统与现代未必需要划清界限。
最打动我的还是在城墙根下遇见的情景。傍晚时分,槐树下支着折迭桌,几个老人用搪瓷缸分着喝酽茶,棋盘就摆在石墩上。其中一位拧开收音机,秦腔声混着茶香飘过垛口,那种扎根在市井里的饮茶方式,比任何精致的茶席都更有生命力。
如今西安本地品茶相约的局也玩出了新花样。有专攻陕南富硒茶的盲品会,也有带着茶具去秦岭山涧的户外茶席。上周参加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茶会,从卯时"朝食茶"的明前龙井,喝到亥时"入寝茶"的陈年熟普,八种茶配着唐果子,倒真喝出了"一日看尽长安花"的酣畅。
茶掌柜老常有个精妙比喻:"西安人饮茶像下棋,看似慢悠悠的,其实都在布自己的局。"他店里那面便签墙就是证明,各色笔迹写着"求拼古树单株""周末茶艺体验招搭档",还有用彩笔画着小弓箭的"射箭馆赛后约茶"。原来一杯茶的工夫,真能把这个城市的陌生人泡成同好。
暮色初合时走进南门里的茶集市,青石板路上摆开数十个茶摊,煮水声此起彼伏像某种城市呼吸。有个女孩正在茶染摊位前试着帆布包,靛蓝色茶渍渐渐晕出大雁塔的轮廓。她转头对同伴笑说要把这个"西安茶味"背去留学,突然就明白了——这满城茶香早不是简单的饮品,而是长安城新长出来的根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