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江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旁的小巷景象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3:31:23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在牡丹江火车站广场,隔着马路望过去,那条小巷子就安静地待在对面,像一位沉默的老邻居。说实在的,要不是等车闲着没事,我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到它。

巷口摆着几个水果摊,老板娘坐在小马扎上慢悠悠地削着苹果,削下来的果皮连成长长的一条,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。再往里看,巷子渐渐窄了下去,两侧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墙皮有些斑驳,但阳台上晾着的衣服在风里轻轻摆动,倒让整条巷子活了起来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走进巷子,声音顿时丰富起来。左边早点铺的蒸笼冒着白白的热气,老板娘掀开笼盖,那股面食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。“刚出笼的包子”,她这么一吆喝,几个赶早班的上班族就围了上去。右边修鞋的大爷不紧不慢地敲着鞋跟,叮叮当当的,和远处火车的汽笛声混在一起,竟意外地和谐。

说来有趣,这条牡丹江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和火车站完全是两个世界。火车站那边人来人往,大家都行色匆匆;可一进巷子,时间好像就慢下来了。有个大叔端着搪瓷缸子在门口刷牙,看见生人也不惊讶,只是点点头,继续不紧不慢地刷着。

再往深处走,发现这儿什么都有。五金店、理发店、小超市,虽然店面都不大,但生活所需一应俱全。理发店里,老师傅正给客人修面,热毛巾敷在脸上,客人舒服地眯着眼。这场景,让人想起小时候街角的理发店,也是这个味儿。

我突然想到,这条小巷子就像火车站的一个注脚。那些在站台上匆匆走过的旅客,可能永远不知道,就在一街之隔的地方,有这样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。火车站见证的是离别与重逢,而这条巷子,见证的却是日复一日的平常日子。

巷子尽头有家旧书店,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先生。我进去转了转,发现不少八九十年代的旧书。随手翻看一本泛黄的《牡丹江志》,里面居然还夹着一张当年的火车票。老先生说,他在这开店叁十年了,看着火车站改建扩建,看着巷子里的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。

“但是巷子的味道没变。”他推推眼镜,“就像这书店里的旧书,纸张发黄了,墨香还在。”

这话说得真好。确实,站前广场越来越现代化,高铁代替了绿皮车,可这条火车站旁的小巷景象,还保留着某种说不清的温暖。那种感觉,就像是时代飞速发展时,特意留下的一处温柔角落。

快到中午时分,巷子里飘起饭菜香。几家小餐馆开始忙碌起来,炒菜的声音噼里啪啦,辣椒的香味呛得人直想打喷嚏。有附近的居民拎着饭盒来打饭,和老板熟络地聊着天。这份烟火气息,让人觉得踏实。

走出巷子时,我又回头看了一眼。巷子还是那样安静地待在火车站对面,仿佛在说:你尽管去远方,我在这儿守着这份寻常。这时,火车站的大钟敲响了,而我忽然觉得,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,或许才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呼吸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