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宁品茶上课工作室,常宁茶艺学习交流空间
常宁品茶上课工作室,常宁茶艺学习交流空间,这地方最近可真是火起来了。你说现在人怎么都爱往这儿跑?我琢磨着,大概是因为咱们平时生活节奏太快,总得找个地方喘口气吧。
记得第一次推门进去的时候,那股子茶香扑面而来,整个人瞬间就放松了。工作室不大,但布置得特别用心。原木色的茶桌上摆着各式茶具,墙上挂着毛笔写的茶诗,角落里还放着几盆绿植。最吸引人的是那个茶架,上面整齐排列着各种茶叶罐子,从常见的龙井、普洱,到不太听说过的野生红、白毫银针,简直像个小型茶叶博物馆。
不只是学泡茶那么简单
起初我以为就是教人怎么泡茶,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老师姓林,是个四十来岁的茶艺师,说话特别温和。她第一节课就说:“咱们这儿不是培训学校,是大家一起喝茶聊天的地方。你们别把我当老师,就当是个懂茶的朋友。”
她还记得有个大姐第一次来,手忙脚乱的,把茶具碰得叮当响。林老师笑着说:“没关系,茶具就是拿来用的,不是供着的。你看这个盖碗,就像咱们的手,要温柔但不能太紧张。”这话一说,大家都笑了,气氛顿时轻松起来。
慢慢地我明白了,在这里学的不是技术,而是一种心境。比如说注水这个动作,太快了茶香出不来,太慢了又会影响口感。就像咱们过日子,有时候也得掌握个节奏,该快的时候快,该慢的时候就得慢下来。
茶香里的那些人和事
来这儿的人各行各业都有。有个程序员小哥说,他每周都来,因为在这能让他从代码的世界里抽身出来;还有个退休的老教师,特别喜欢和大家分享他收藏的老茶饼;最有趣的是个90后的网红博主,她说在这儿找到了拍摄灵感,还把茶艺和她自己的美妆视频结合了起来。
上个月我们办了个“盲品会”,挺有意思的。大家蒙着眼睛喝茶,猜是什么茶、什么年份。有人把普洱猜成了黑茶,有人把新茶说成了老茶,闹了不少笑话。但就是这么玩着玩着,大家对茶的感受反而更细腻了。有个姑娘说,她从来没这么专注地品味过一杯茶的味道。
这种学习交流的氛围特别好。谁带了新茶来,大家都抢着尝;谁遇到了泡茶的难题,你一言我一语地帮忙解决。有时候讨论得太投入,一下午就这么不知不觉过去了。
现在想想,这个常宁品茶上课工作室最打动人的,不是教会了多少茶艺技巧,而是给了我们一个放下手机、静下心来的地方。在这儿,你能真正感受到时间慢下来的样子,就像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。或许这就是为什么,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这个茶香四溢的空间,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。
前几天又来了几个新朋友,说是朋友推荐来的。看着他们刚开始略显生疏地摆弄茶具,然后慢慢放松下来的样子,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第一次来的情景。这大概就是这个空间的魅力所在——它用一种最温和的方式,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