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林学生品茶上课,榆林学子茶艺课堂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8:24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榆林实验中学那间飘着清香的教室,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。整整齐齐的茶具摆在木桌上,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正小心翼翼地将热水冲进白瓷盖碗里。这可不是什么兴趣社团活动,而是他们每周都要上的茶艺必修课。

当龙井遇见方程式

高二的王小雨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时闹的笑话。“我差点把整壶水都浇在手上了”,她边说着边给我演示标准的“凤凰叁点头”,“现在不光会泡铁观音,连老爸珍藏的普洱都能品出个子丑寅卯”。窗边的几个男生正在讨论水温对茶多酚释放的影响——你猜怎么着?这竟然和化学课的知识对上了。

带着青花瓷纹路的茶海在同学们手中传递,闻香杯里飘出阵阵兰花香。最让人意外的是,这门看似“不务正业”的课,反而让不少同学找到了学习的状态。班长李昊笑着说:“以前下午第一节课总打瞌睡,现在泡杯茶提神,数学公式都记得更牢了。”

茶艺老师张敏是地道的福建人,叁年前被特聘到榆林。她轻轻转动着手中的品茗杯:“很多人以为茶道只是仪式,其实每道工序都藏着学问。就像这‘关公巡城’的斟茶手法,既要均匀又要不断流,锻炼的就是专注力和耐心。”

茶香里的文化密码

随着课程深入,同学们开始接触更有趣的内容。上学期期末作业是“茶叶地理”,要求每组同学研究不同产区的茶叶特性。第叁小组的汇报让人印象深刻——他们用地图标注了榆林本地商超能买到的茶叶产地,还对比了南北泡茶习惯的差异。

“原来我们陕北人喝茶偏爱浓醇,闽南人更重香气。”组员刘伟说着端起刚泡好的单丛,“这学期我试着把不同产区的茶叶做拼配,虽然失败了好几次,但上周终于调出了不错的口感。”

家长们最初也有疑虑,担心耽误学习。后来发现孩子们不仅没落下功课,反而更会安排时间了。小雨妈妈发现,女儿现在写完作业都会安静地泡壶茶,顺便把第二天的功课整理好。“这孩子比以前沉得住气了”,她在家长群里这样分享。

张老师最近正在筹备“校园茶文化周”,计划让同学们亲手布置茶席、设计茶单。几个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学生,还自发组成了研究小组,从《茶经》里寻找灵感。路过教室时,你可能会听到他们在讨论宋代点茶法的复原,或者争论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。

教学主任王志刚偶尔会来茶艺教室坐坐,看着学生们专注的神情,他觉得这门课开对了。“教育不该只在课本里,就像这杯茶,要细细品味才能懂得其中的层次。”

窗外榆林的天空湛蓝如洗,教室里茶香正浓。玻璃杯中的茶叶缓缓舒展,就像这些年轻的生命,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,悄然绽放出独特的光彩。或许不久的将来,这些孩子中间会走出传承陕茶文化的新生力量,让这片黄土地飘起不一样的茶香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