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芬河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边境小城的廉价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2:46:21 来源:原创内容

绥芬河的冬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才十一月,街道上的行人已经裹紧了棉衣。火车站旁边那家叫“远方”的小旅馆,霓虹灯招牌在寒风中忽明忽暗。

老板娘张姨坐在柜台后面织毛衣,时不时抬头看看墙上的钟。已经晚上十点了,她等着最后一班从俄罗斯过来的国际列车到站。这些年,跨境贸易越来越热闹,她这小旅馆的生意也跟着好了起来。

边境线上的过客

门上的铃铛响了,进来个穿着褪色羽绒服的年轻人。他拖着个半旧的行李箱,脸上带着长途旅行后的疲惫。

“住一晚多少钱?”

“单间二百,押金五十。”

年轻人点点头,从钱包里掏出两张有些发皱的百元钞票。张姨注意到他钱包里除了几张零钱,就剩一张年轻女孩的照片。

这样的客人张姨见得多了——要么是刚入行的边贸新手,要么是去对面打工回来的。他们选择这里,无非是看中了这二百块钱的实惠。

凌晨两点,张姨被楼下的动静吵醒。她披上外套下楼,看见那个年轻人坐在大厅的沙发上,对着手机发呆。

“这么晚了还不睡?”

他抬起头,勉强笑了笑:“阿姨,你说这绥芬河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能维持多久?”

照片背后的故事

手机屏幕上,是个笑得特别甜的俄罗斯姑娘。

“她在对面的格城卖化妆品,我们是在市场里认识的。”年轻人摩挲着手机屏幕,“她汉语说得不好,我俄语也只会那么几句,可不知怎么的,就是看对眼了。”

他在国内一家外贸公司跑腿,每个月能过来两叁趟。每次见面,他都住在这家旅馆,因为离口岸近,价格也合适。省下来的钱,能给姑娘买点小礼物。

“可是阿姨,我一个月挣那点钱,连给她买件像样的大衣都不够。她家里人给她介绍了本地做生意的,条件比我好多了。”

张姨给他倒了杯热水:“感情这事啊,不是光看钱的。”

“可没钱,拿什么谈感情呢?”年轻人的声音越来越低,“就像这二百块钱的住宿,便宜是便宜,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
张姨没接话,只是望着窗外。绥芬河的夜晚安静得出奇,偶尔有辆车经过,车灯的光在墙上划出一道转瞬即逝的弧线。

第二天早上退房时,年轻人的神色轻松了些。他说想通了,要回去好好工作,等条件好点了再过来。

张姨送他到门口,看着他拖着行李箱往车站走。北风卷起地上的落叶,打在他的裤脚上。

这样的故事在边境小城太常见了。张姨想起自己年轻时候,也有过那么一段廉价的感情——当年她和现在的丈夫,也是在中俄市场上认识的。那时候他穷得叮当响,约会只能沿着铁路线散步。现在他们开了这家旅馆,日子总算稳定了。

下午又来了个客人,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,同样是二百块钱的房间。他掏出钱包付钱时,张姨瞥见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照片,像是个俄罗斯女人。

男人笑了笑:“十几年了,每次过来都住您这儿。”

“她在对面?”

“早嫁人了。”男人语气平静,“我就是习惯了过来看看。”

边境小城的廉价情感故事,往往就是这样——短暂、现实,却总有人在心里给它留个位置。张姨打开登记本,在新的一页写上今天的日期。她知道,晚上还会有新的客人,带着各自的故事,住进这二百块钱的房间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