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汾喝茶上课资源群,临汾品茶学习交流群组
这两天总听朋友聊起咱们临汾本地的一个挺特别的群,叫“临汾喝茶上课资源群”。刚开始我还纳闷,这到底是喝茶的地方还是上课的地方?后来才知道,原来是个既能品茶又能交流学习的微信群,挺有意思的。
说起这个群,最早是几个茶艺爱好者和培训老师一起建的。他们发现很多想学茶艺的朋友找不到靠谱的学习渠道,要么学费太贵,要么教得不够系统。后来大家一合计,干脆自己搞个交流群,把喜欢喝茶、想学茶艺的人都聚到一块儿。
群里的日常是这样的
每天早上六七点就有人开始发当天的茶艺小知识了,比如怎么选茶叶、怎么泡茶才不会涩。有时候是文字,有时候是老师拍的短视频,看着特别直观。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阿姨在群里说,她按视频里教的方法泡铁观音,她老伴第一次夸她泡的茶好喝。
周末偶尔会有线下活动,就在本地的茶室或者公园里。上周他们搞了个“盲品会”,把不同价位的茶叶混在一起让大家猜,结果特别出人意料——最便宜的那款茶居然被好几个人当成了高档货。教茶艺的李老师说,这说明喝茶这事真不是越贵越好,关键是要懂门道。
群里最热闹的时候要数晚上八点多的“每日一问”环节。昨天的问题是:“为什么同一款茶,不同人泡出来的味道差那么多?”好家伙,一下子冒出五十多条回复。有说水温问题的,有说冲泡时间不一样的,还有个开茶馆的老板说了个挺新鲜的看法——他说跟泡茶时的心情也有关系,这话我觉得在理。
现在这个临汾喝茶上课资源群已经发展到快五百人了,成员五花八门。有退休的爷爷奶奶,想着学点新东西;有上班族,下班后想找个放松的方式;还有几个本地的茶商,他们说在这里能听到顾客的真实想法。这种混搭挺妙的,大家从不同角度聊茶,反而能聊出很多新鲜东西。
前几天群里在讨论该不该买很贵的茶具。有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说预算有限,问要不要攒钱买套名牌茶具。结果好几个老茶友都劝她别急着买贵的,先把基础手法练好。王大爷说得最实在:“我用了叁十年十块钱的盖碗,照样能泡出好茶。”这话让人特别踏实。
其实细细想来,这个临汾品茶学习交流群组最打动人的地方,不是教了多少高深的茶道,而是让喝茶这件事变得简单又亲切。现在人生活节奏快,能有个地方让人慢下来,学着品味生活里最普通的滋味,这比什么都强。
对了,昨天群里还在说下个月要组织去茶山参观。虽然我还没决定去不去,但看着大家那么热络地讨论行程,心里还是暖暖的。这种因为共同爱好聚在一起的感觉,就像冬天里的一杯热茶,温暖又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