漯河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邻近百元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01:04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台边的约定

火车站旁边的牛肉面馆子,十年来价格从八块涨到十五,只有老张的修鞋摊子还守着原来的价钱。我常去他那儿补鞋跟,有时候不是为了修鞋,就想听他用漯河口音说那句“一百块,包你穿到过年”。这话听着比鞋底还踏实。

那天下午飘着毛毛雨,有个姑娘蹲在老张摊子前哭。鞋跟断了,钱包丢了,手机没电,整个人像雨中打蔫的叶子。老张摆摆手:“闺女,鞋放这儿,明天来取,不要钱。”姑娘哭得更凶——她得赶去城东面试,走过去鞋跟都得磨平。

我从兜里掏出一百块塞给她:“打车去吧。”她愣住,我补了句:“顺便帮我把修鞋钱付了,剩下当车费。”她捏着那张皱巴巴的钞票,突然笑了:“你在漯河附近上班?”我点头。她说会回来还钱,我嘴上说不用,心里却盼着她来。

这事过去快半个月,我都忘了。直到老张喊住我:“那姑娘来找你叁回了。”第四回碰上时,她提着个小纸袋,里面是洗得发白的帆布鞋。“鞋修好了,”她说,“还你一百块。”我这才知道,她那晚安顿下来后,特意坐公交回来取鞋,却再没遇见我。

我们坐在面馆里,她说起在服装店打工,梦想是开自己的小店。我听着,想起这条街上的许多故事——老张修了二十年鞋供儿子读大学,面馆老板和洗碗工相爱结婚。这些漯河附近的小人物,日子过得像老张修的鞋底,一针一线都实在。

“其实那天,”她突然说,“我兜里还有五十,但你说一百块包修鞋,我就想看看能不能遇见你。”说完她自己先笑了,眼睛弯成月牙。窗外,卖糖炒栗子的吆喝声飘进来,混着烤红薯的香气。

后来她真的开了店,就在老张摊子斜对面。我常去帮忙搬货,她总给我留第一锅糖炒栗子。有回看见她把断码的衣服送给扫街的大妈,就像当年我递出那一百块。这种朴素的情感传递,比什么都暖和。

现在偶尔路过,还能听见老张和客人念叨:“一百块,包你穿到过年。”这话早不是修鞋的报价,倒像某种见证——见证着在这片地界上,真诚比算计活得长久。那些看似微小的善意,往往能织就最结实的生活。

昨天下雨,我和她挤在店门口看雨帘。她忽然说:“要是那天没遇见你...”我接过话:“那我省了一百块,但错过了一个故事。”我们都没再说话,只听见雨点打在遮阳棚上,啪嗒啪嗒,像在为这平凡的日子打拍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