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,随叫随到服务的学生200元
最近学校里流传着一个挺新鲜的说法,叫“江山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”。第一次听说的时候,我正咬着笔杆在图书馆赶论文,旁边两个学弟凑着脑袋嘀嘀咕咕。穿蓝卫衣的那个边说边比画:“真有人贴海报,说能帮取快递、代课、排队抢限量版球鞋...只要两百块,半小时内准到。”
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觉得这事儿不太靠谱。现在兼职平台那么多,谁还靠手写海报接活啊?可上周叁下雨,我因为感冒懒得去食堂,突然就想起这茬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对着海报上的号码发了条短信。
那个冒雨送餐的男生
手机刚放下不到十分钟,宿舍门就被敲响了。门口站着的男生浑身湿漉漉的,卫衣帽子还在滴水,手里却稳稳抱着个保温袋。“您点的香菇鸡肉粥”,他喘着气把袋子递过来,又从兜里掏出零钱,“这是找您的叁十块”。
我愣着没反应过来,他倒是先笑了:“放心,粥没洒。我跑着过来的,怕凉了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为什么这种随叫随到服务的学生200元模式会在校园里悄悄兴起——比起冷冰冰的外卖平台,这种带着体温的服务确实不一样。
后来熟了些才知道,他是机械系大叁的王磊。做这个不是因为缺钱,用他的话说:“就是想试试能不能靠自己的时间兑换价值。”他有个小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单任务:帮学姐去火车站取行李、代买演唱会门票、甚至临时帮人照看宠物仓鼠。
有次我问他,为什么定价偏偏是两百这个数。他擦着汗说:“太低了不尊重劳动,太高了同学负担不起。这个价位刚好吧,能覆盖紧急需求,又比专业跑腿公司便宜叁分之一。”说着翻开手机相册,给我看客户反馈截图。有个女孩留言说,半夜急性肠胃炎,男友在外地实习,还是这个江山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帮忙买药送来的。
不过这种服务也惹来过争议。上个月辅导员找他谈话,担心影响学习。王磊直接把日程表拿给老师看:每天只接叁单,固定在午休和晚饭后,期末停单复习。他还整理了一份服务规范,明确写着不接代考、不接危险任务、不接违反校规的委托。
现在校园里陆续出现了好几个提供类似服务的同学。有的专攻电子产物维修,有的擅长笔笔罢制作。虽然形式不同,但核心都是那句话——随叫随到服务的学生200元。这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兼职,更像是一种新型的校园互助模式。
昨晚在操场遇见王磊,他正帮外语系的妹子练习英语口语。月光下两个人绕着跑道边走边说,偶尔传来笑声。我忽然觉得,这个服务最珍贵的不是那两百块钱,而是创造了让陌生人产生交集的契机。在这个大家都习惯点外卖、刷手机的年代,能有个真实的人为你奔波,或许本身就是件温暖的事。
对了,听说最近有公司想投资把这个模式推广到全市高校。王磊挠着头说还没想好,他更在意的是怎么把现有服务做得更细致。比如在急救药箱里增加女生需要的红糖姜茶,或者给每个包裹手写温馨提示卡。这些细节,大概才是同学们愿意信任他的真正原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