梧州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中学生高价通话事件
一通电话引发的思考
这事儿听着就像电视剧里的情节——梧州有个初中生,花了800块钱打了3小时电话。刚开始听到朋友说起时,我还以为是个段子,直到看到聊天记录截图才真的信了。你说现在的小孩子,哪来这么多钱?又是什么样的话非要讲叁个小时?
仔细一问才知道,这孩子用的是父母的支付宝。趁着周末爸妈加班,偷偷给自己手机充了话费。那通天价电话打给谁了呢?不是亲戚,也不是什么补习老师,而是他在游戏里认识的一个网友。两个人从游戏装备聊到学校生活,从喜欢的明星聊到讨厌的作业,不知不觉就过了叁个小时。
这件事让我想起我们那个年代,偷偷打电话最多也就是几块钱的话费,被发现了顶多挨顿骂。可现在的孩子,轻轻一点就是父母大半个月的话费。那位梧州初中生的家长看到账单时,差点以为遇到了诈骗。这事儿你说怪孩子吗?他可能真没意识到800块钱意味着什么。
现在的手机支付太方便了,孩子们很少接触现金,对钱的概念越来越模糊。他们看见喜欢的东西,扫个码就能到手,好像那些数字就是个游戏积分。这个梧州初中生高价通话事件,说到底不是孩子的问题,而是我们大人没教会他们钱来的不容易。
我邻居家的小孩前两天也闹了个笑话,他以为爸爸手机里的钱是无限的,因为每次买东西扫码后,里面的数字好像都没怎么变。这不怪孩子,毕竟我们大人都开始对现金陌生了,何况他们呢。
话说回来,那通800块钱的电话真的值吗?对孩子来说,可能确实值得。现在的中学生压力太大了,有些话不愿跟父母说,不敢跟老师讲,身边的朋友又未必能理解。这时候遇到一个能聊得来的网友,那种找到知音的感觉,可能真的会让人忘记时间和金钱。
前几天在公交车上,听到两个中学生聊天,一个说:“我妈整天盯着我写作业,连我发个朋友圈都要管。”另一个接话:“我爸更绝,直接把我手机没收了,说期末考试完再还我。”听着他们的对话,我突然有点理解那个打长途电话的孩子了。
当然,这不是说孩子乱花钱有理。关键是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钱,如何合理安排时间。就像这个梧州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,与其一味地责备,不如趁这个机会和孩子好好谈谈:为什么非要打这么贵的电话?是不是平时太孤独了?
现在很多家长工作忙,以为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就是爱。其实孩子要的,可能就是陪着说说话的时间。那个中学生高价通话事件中的孩子,如果能和父母多些沟通,也许就不会花大价钱去找网友聊天了。
这件事也给所有家长提了个醒:是时候让孩子明白钱的意义了。可以让他们参与家庭开支的讨论,知道每天的菜价、水电费是多少;也可以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兼职,体会赚钱的辛苦。
说到底,每个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,都有它的原因。我们既要让孩子明白800元3小时电话是不应该的,也要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。毕竟,成长路上谁没犯过几个错误呢?重要的是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