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石桥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通话服务五百元
最近在老家的同学群里,大伙儿都在聊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。说我们大石桥那边,有个初中生搞了个“特殊服务”——陪人打电话,叁小时收费五百块。刚听到这个消息时,我差点把嘴里的茶喷出来。啥?打电话也能赚钱?还这么贵?这年头孩子们的想法,真是让人猜不透啊。
仔细一打听,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邻居家上高中的小子告诉我,现在有些学生压力特别大,心里有话没人说。父母忙着工作,同学之间又难免比较,找个能认真听自己说话的人反而成了难题。这个大石桥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服务,就是这么火起来的。
为什么有人愿意花这个钱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还真有不少人愿意掏这个钱。我特意问了个下单的女生,她说的挺实在:“平时报个辅导班,一节课好几百,学得头昏脑涨。这五百块钱,能有人专心听我唠叨叁小时,感觉特别值。”她说那次通话之后,心里轻松多了,像卸下了个大包袱。
另一个家长的说法更让人深思:“我知道孩子偷偷约了这个学生叁小时通话服务五百元,开始挺生气的。后来想想,我们做家长的,确实很久没好好听孩子说话了。每天问的都是作业写完了没、考试考得怎么样,孩子心里想什么,我们反而不知道。”
想想也是,现在大家好像都挺忙的,忙得连好好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。手机通讯录里存着几百个号码,真有心事的时候,翻来翻去却不知道该打给谁。这么看来,那个初中生倒是发现了现代人的一个痛点。
不过这事儿也引发了不少讨论。有人说这孩子有商业头脑,懂得发现需求;也有人担心,这么小的年纪就接触金钱交易,会不会影响价值观?但那个初中生自己倒挺明白,他说这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发现很多人需要倾听,他只不过提供了个机会。
说起来,这种需求一直都有,只是以前没这么明显。记得我们小时候,街坊邻居串门聊天,有啥烦心事坐在大院里边乘凉边就说了。现在住进了楼房,反而把心里话都关在了门后。
那个提供服务的初中生告诉我,他接过的电话里,有人倾诉学业压力,有人聊聊青春期的烦恼,还有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,就想听听家乡人说话的声音。最长的通话,真的足足聊满了叁小时,挂电话时对方还意犹未尽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话:最好的安慰,不是给出多少建议,而是安静地倾听。在这个人人都想表达的时代,愿意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,反而成了最难得的能力。
当然,五百块钱叁小时的价格确实不便宜。但换个角度想,如果能帮一个人解开心里那个疙瘩,或者只是让迟补感觉不那么孤单,这个价值又该怎么算呢?
现在这个服务还在继续,听说已经排到了下个月。不过那个初中生挺有原则,每天只接一单,说是不能影响学习。问他以后要不要涨价,他笑着说:“够买参考书和周末去看场电影就行了,重要的是能帮到人。”
说起来,这个大石桥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故事,倒像是给我们这些大人提了个醒:也许我们该放下手机,关掉电视,好好听听身边人说话了。毕竟,有些温暖,是钱买不来的,但倾听的时间,是我们都能给予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