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邻近的火车站旁小胡同
两处小天地
莱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是我每次回乡的必经之路。说来也怪,明明出站后往大路走更宽敞,可我的腿脚总是不自觉地往这边拐。这儿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巷,水泥路面有些地方已经裂开了缝,缝隙里钻出几撮顽强的青草。两旁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墙皮在风吹日晒下斑斑驳驳,阳台上晾着五颜六色的衣裳,偶尔能听到哪家传来炒菜的刺啦声和模糊的电视声响。
这条小巷子有种神奇的魔力,它能让你一下子从旅途的疲惫中缓过劲儿来。火车上那种密闭空间带来的眩晕感,还有大车站里人潮汹涌的压迫感,在这儿都被稀释得干干净净。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煤烟味,混着一点饭菜的香气,这就是家乡最真实的味道啊。我常想,为什么我对这条巷子这么有感情?大概是因为它不装,不端着,是什么样就什么样,让人觉得踏实。
巷口有个修鞋的大爷,从我上大学那会儿就在这儿摆摊,现在头发都全白了。每次路过,他都会抬头对我笑笑,虽然可能根本不记得我是谁。再往里走几步,是家开了十几年的小卖部,老板娘还认得我,总会问一句“回来啦”。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,却让人觉得,哦,是真的到家了。
另一番光景
其实啊,离这儿不远,就在火车站的另一侧,还有一条邻近的火车站旁小胡同。要是说后面那条小巷是个沉稳的中年人,那这条小胡同就是个精力旺盛的小伙子。它更窄,更热闹,两边挤满了各种小店——卖早餐的、修手机的、剪头的,还有两家小饭馆,一到饭点,香味能飘出老远。
我有时候会特意绕到这条邻近的火车站旁小胡同上走走。早上七八点钟是最有生气的时候,买早点的队伍能排到胡同口,大家也不急,就慢悠悠地聊着天。卖豆浆的大婶嗓门特别亮:“豆浆烫嘴,小心着点啊!”剪头发的老师傅在店里放着梆子戏,手里的推子跟着节奏上下翻飞。这里的一切都活色生香,热气腾腾的。
这两条路,一条静,一条动,就像是生活的两个面。后面的小巷子教会我慢下来,感受时光的流淌;旁边的小胡同则提醒我,生活本该这般热闹鲜活。我都喜欢,真的,说不上更偏爱哪一个。它们就像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,共同守护着这个小小的火车站,迎接每一个归来或离去的旅人。
记得有一次,我带着从外地来的朋友走过这两条路。他先是皱了皱眉,说这和他想象中火车站周边的样子不太一样。没有宽阔的广场,没有现代化的建筑,只有这些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街巷。但走着走着,他突然笑了,说这下算是明白我为什么总念叨着家乡了。原来一座城市的魂,不在那些光鲜亮丽的地标里,反倒藏在这些寻常百姓过日子的角落中。
现在的城市建设得快,很多老街道都拆了,盖起了高楼大厦。每次回来,我都担心这两条小路会不会哪天也消失了。可它们就这么顽强地存在着,像两棵老树,根已经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土地。巷子里的住户换了一茬又一茬,小店也有的关门有的开张,可那股子生活气息从来没变过。
我想,不管以后走到哪里,这两条路都会牢牢印在我的记忆里。它们不只是两条普通的街巷,更像是我和这座小城之间的脐带,连接着我和我的根。每次拖着行李箱走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,听着熟悉的乡音,就知道,这趟家是回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