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西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鸡西学生500元通话叁小时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2:50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。前几天我在小区便利店买东西,听见两个阿姨在议论:“老张家孩子,就是那个在六中上初叁的,居然花五百块钱跟人打了叁个小时电话!”旁边那位瞪大了眼:“哎哟喂,现在这些孩子都怎么回事啊?五百块够我们家一个星期的菜钱了!”

我站在货架前捏着包薯片,心里也跟着琢磨。要说现在初中生,零花钱是多,可五百块也不是小数目。能让他们心甘情愿掏这个钱,电话那头到底聊了什么?

正好表弟家就在鸡西,我周末特意去串了个门。表弟上初二,我假装不经意地问起这事儿。他一边打游戏头也不回:“哦,那个啊,我们年级也有几个。不就是请那个考上一中的学长补课嘛。”

电话那头的声音

表弟放下手机,还挺认真地给我解释:“姐,你是不知道,现在找个好老师多难。我们学校去年考上重点高中的就那么十几个。有个叫王明的学长,今年刚上一中,他有个独门学习方法,叁个小时就能把整个初叁物理的重点都讲明白。”

“那也不能这么贵啊?”我还是不理解。

“换算下来一小时还不到两百呢!”表弟掰着手指头算,“你去校外辅导班,好老师一节课也要叁四百,还都是一对多。这可是实打实的叁个小时一对一,学长把所有容易错的题、考试技巧都告诉你。再说了,人家本来也不靠这个赚钱,就是时间紧,用高价筛掉那些不是真心想学的。”

这么一说,我倒有点明白了。这鸡西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说白了就是知识付费的一种形式,只不过发生在同龄人之间。

后来我通过表弟联系上那个叫王明的学生。他在电话里挺腼腆:“其实最开始就是帮一个亲戚家孩子讲了讲,效果特别好。后来找的人多了,我实在没时间,就想出这个办法。没想到真有家长愿意出这个钱。”

我问他这叁个小时都讲些什么。他说不是简单地讲题,而是把整个知识体系串起来,告诉学弟学妹哪些是必考点,哪些可以适当放弃,怎么安排答题时间。“这些都是我去年拼命刷题总结出来的,确实值这个价。”

放下电话,我在想这个鸡西学生500元通话叁小时的现象。它突然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,班里学习好的同学也会给其他人讲题,不过那时候顶多就是送支笔、请根冰棍的程度。

家长们的算盘

更让我意外的是家长们的态度。本以为他们会反对,结果好几个家长都觉得这钱花得值。有个家长在家长群里说:“请家教一小时还要两百呢,人家这是实打实的‘应试技巧’,孩子听完就知道该往哪儿使劲了。”

另一个家长补充:“关键是孩子愿意听啊。老师讲的可能左耳进右耳出,学长学姐说的,他们都当‘秘籍’一样记下来。”

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。楼下李老师就是位退休教师,他皱着眉头说:“这不是把教育功利化了吗?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哪有什么捷径可走。”

但现实是,中考就在那儿,一分能差出好几十名。家长们也是无奈之举:“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好,可是别人家孩子都去‘取经’,我们家孩子不去,不就落后了吗?”

表弟班里有个女生,家里条件一般,但还是省出钱让她打了这个电话。她妈妈说:“就当少买件衣服,万一真的有用呢?现在投资教育,总比将来后悔强。”

这话听着心酸,却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。这个鸡西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现象,背后是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,也是家长们望子成龙心态的缩影。

现在表弟也在攒钱,他说等到初叁下学期,也要约一次这样的电话。“我们班学习委员上个月打了那个电话,回来就把复习计划全改了,说特别有用。我也想知道重点高中学生到底是怎么学习的。”

看着他认真的样子,我没再说什么。或许这就是现在的教育现实——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突破口,哪怕只是一个叁小时的通话,也承载着改变命运的希望。

便利店阿姨可能永远无法理解,为什么一个电话能值五百块。但在这个小城里,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。每个周末,都有初中生拨通学长的电话,在叁个小时里寻找通往更好未来的可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