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北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学校门口的暗号还在用吗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04:43 来源:原创内容

前两天路过母校,看见几个小学生在校门口挤成一团,嘴里还念念有词。突然就想起来,我们当年好像也有这么一套东西——对,就是那种只有自己人才懂的暗号。敲几下栏杆,或者对一句莫名其妙的诗,对方要是能接上,立马就咧嘴笑了。

这事越想越有意思,忍不住给老同学发了条微信:"还记得咱们那时候的接头暗号吗?"他秒回叁个字:"早忘啦!"后面跟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。确实啊,那套东西好像到六年级就没人玩了,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还搞不搞这一套。

那些年我们对过的暗号

记得最清楚的是五年级那会儿,不知谁带的头,突然就流行起对诗句。通常是一个人说上半句,另一个人接下半句。接对了就是自己人,接不上?那可要小心了,说不定是别的班派来的"奸细"。有一回隔壁班想偷学我们的暗号,派了个男生过来套近乎,结果一开口就露馅了——他把"春眠不觉晓"对成了"处处闻啼鸟",我们当时用的明明是"夜来风雨声"啊!这事被我们笑了整整一个学期。

除了对诗,还有更复杂的。比如用手指在墙上敲出特定节奏,或者把书包带子系成奇怪的形状。现在想想挺幼稚的,可那时候当真觉得特别酷,仿佛掌握了什么了不起的秘密。

我特意问了问正在上初中的表弟,他们现在还有没有这种暗号。小家伙一脸茫然:"什么暗号?我们直接拉微信群啊。"这话让我愣了半天。是啊,现在孩子们都有手机了,哪还需要在校门口对暗号呢?有什么事群里喊一声就行。

不过前几天在菜市场,倒看见两个小男孩在玩什么游戏。一个说"天王盖地虎",另一个接"宝塔镇河妖"。我站在旁边差点笑出声——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看《智取威虎山》学的吗?没想到这套暗号传了这么多年。

其实想想,暗号这东西挺有意思的。它不光是孩子们的小把戏,更像是一种归属感的象征。能对上暗号的,就是"自己人"。现在的孩子可能不需要这种形式了,但他们总会有别的办法来区分"我们"和"他们"。

前几天路过小学,特意在校门口多站了会儿。放学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地涌出来,隐约听见有个小女孩对同伴说:"明天老地方见,记得带那个。"具体是什么,我也没听清。但看着她神秘兮兮的样子,忽然觉得,或许暗号从来都没消失,只是换了一种我们大人听不懂的形式。

回家路上,我试着回忆当年最常用的那个暗号。手指在裤兜里不自觉地敲了几下——咚,咚咚,咚咚咚。敲到一半却卡住了,怎么也想不起最后两个节奏。算了,就让它留在回忆里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