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平品茶课程工作室,恩平茶艺学习中心
说起学泡茶,不少人觉得这事儿挺玄乎的,好像非得是那种穿着麻布衣裳、满口禅意的高人才能摆弄。但在恩平品茶课程工作室,我们倒觉得,茶道其实就是把日常小事做出滋味来。
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茶汤
记得头回去工作室那天,我连水温和茶具都分不清。老师傅拿着茶壶慢悠悠地说:“你看啊,这水刚滚的时候最适合泡乌龙,要是换了绿茶,可就得等它凉一凉了。”他边说边演示,热水冲进盖碗的瞬间,茶香噗地漫开来——那种带着蜜香的凤凰单丛,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。
恩平茶艺学习中心的课程安排得很接地气。头两节课先认茶具:盖碗怎么拿不烫手,公道杯为啥要叫这个名儿,茶漏用久了该怎么保养...这些零零碎碎的小窍门,老师都讲得特别生活化。有个大姐刚开始总抱怨盖碗烫手,老师就笑着点拨:“手指别太使劲,像扶着小鸟似的,既不能让它飞了,也不能捏太紧。”这话一说,大家都乐了,手上动作倒真顺当多了。
等到实际泡茶时才发现,原来每个动作都有讲究。注水要沿着杯壁转着圈,出汤时要手腕轻轻一抖,这些细节看着简单,自己做起来才知道不容易。有回我手忙脚乱地把茶汤洒了一桌,老师反而安慰道:“急什么呀,茶嘛,就是要慢慢处出感情来的。”
茶香里的慢时光
在恩平品茶课程工作室待久了,渐渐觉出些不一样的变化。以前喝茶就是牛饮解渴,现在居然能尝出不同水温泡出来的茶汤,在舌尖上竟有这么多层次。岩茶的矿物质的清冽,红茶的果蜜甜香,白茶的清雅花香...这些滋味原来都藏在细节里。
最打动我的,是这里的人情味。上周叁的茶艺课上,李阿姨带来自己老家种的土茶,虽然外形不太规整,但大家围坐着品评的样子,倒真像老茶友聚会。张老师一边冲泡还一边念叨:“这茶虽糙,可带着山野气,就像小时候外婆灶台边的味道。”这话引得大家都想起自家的事儿来,茶室里的气氛暖融融的。
现在每次路过恩平茶艺学习中心,总忍不住要进去坐坐。有时候不一定要上课,就是看着窗外的梧桐叶子慢慢变黄,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熟普,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。或许这就是茶道的魅力吧,它不急着教你什么大道理,就是让人在茶香里,把日子过得更加细致些。
前两天看见新来的学员在练习茶艺,手抖得跟筛糠似的,我忍不住笑了。想起自己刚开始的样子,可不也是这样?其实啊,在恩平品茶课程工作室,学到的何止是泡茶的手艺。那些对于等待的耐心,对于专注的快乐,还有茶汤里品出的人生百味,才是真正让人留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