滕州50元一次女农民工在哪找,附近哪里有50元女工
那天在滕州火车站等朋友,听见两个中年男人在墙角嘀咕:“你说这50块钱一次的女民工,到底上哪儿找去?”这话像根针似的扎进耳朵里,让我愣了好半天。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时,我心里挺不是滋味。在滕州这片老工业基地,确实流传着这样的传闻。可咱们得明白,这压根不是正经找工作的路子。那些背着编织袋、蹲在劳务市场门口等活儿的女工,她们要的是堂堂正正干一天活,拿一天工钱。
劳务市场才是正经营生
要想找女农民工干活,还是得去正规地方。比如城西那片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,每天天没亮就聚满了人。她们手里拿着瓦刀、抹子,或者就简单举个“保洁”、“搬运”的纸牌子。有个大姐告诉我,她在这等装修零工,一天能挣二百多。“虽然辛苦,但挣的是清白钱。”
现在滕州很多家政公司也开始规范了。像“春风家政”这样的老店,明码标价:保洁35元一小时,要是干整天还能优惠。老板娘说:“我们这儿的女工都经过培训,比街上找的靠谱多了。”
巷子深处的传言
不过话说回来,为什么会有“50元一次”这种说法在滕州流传呢?我绕着老城区转了几圈,发现有些小旅馆门口确实坐着些中年妇女。她们不像是等零工的,倒是一直盯着过往的男人们看。
在一条巷子里,我遇见个正在收晾衣架的大婶。她压低声音说:“可别信那些便宜事儿,前几天还有个老头被骗了,说好的50,进门就变成500。”她摇摇头,“正经打工的人,谁这个价啊?”
确实如此。现在工地上的小工日薪都开到200了,更别说技术工种。那些打着“50元一次”幌子的,多半是骗局或者更糟的情况。
劳务市场的老张干了十年中介,他说现在找工作渠道多了。“以前女工只能蹲市场,现在微信群里天天发招工信息。”他翻着手机给我看,“装修公司要刮腻子工,一天300;超市招理货员,月薪4000。只要肯干,哪止挣那50块?”
转到新城区的建筑工地,正赶上中午放饭。几个女工坐在阴凉处吃盒饭,安全帽下露出花白的头发。问起找活的事,她们说现在都是老乡带老乡,一个带一个进工地。“虽然累点,但公司管吃住,月月按时发工资,心里踏实。”
看着她们被晒得黝黑的脸庞,我突然觉得,那些还在寻找“50元一次”的人,或许永远理解不了这些女工身上的韧劲。她们用结满老茧的双手,盖起一栋栋高楼,打扫出一条条街道,这才是滕州这座城市的底色。
夜幕降临的时候,劳务市场的人群渐渐散了。没找到活的人默默收拾工具,准备明天再来。有个四十来岁的大姐把最后一张传单塞进包里,推着自行车消失在暮色里。她的背影让我想起很多——也许明天,她会在某个小区做保洁,或者在装修工地拌水泥。但无论如何,都比那个可疑的“50元”来得真实,来得有尊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