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城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街景
站前街的烟火气
每次路过双城火车站,目光总会被对面那条小巷子勾了去。说它是巷子吧,其实也不太准确——窄窄的入口挤在两栋旧楼中间,稍不留意就会错过。可你要是走进去,嘿,那感觉就像突然从黑白默片跳进了彩色电影。
巷子口常年飘着烤红薯的甜香,那个推着铁皮桶的大爷我认得,在这摆了十几年摊。他的红薯总是烤得恰到好处,焦糖色的糖汁从裂开的皮里渗出来,看着就让人走不动道。再往里走几步,修鞋匠老张的摊子支在电线杆底下,他手边那台老式补鞋机吱呀吱呀地转着,倒成了这条巷子独特的背景音。
要说这双城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最有意思的,还得是那些小店。卖杂货的、修电器的、裁缝铺、理发店,全挤在不到叁米宽的巷子两边。这些店铺小得转身都困难,可你要的东西他们基本都能变出来。王阿姨的裁缝铺就巴掌大,但她改的衣服特别合身,老街坊都爱来找她。
巷子深处有家面馆特别值得说道。门脸旧得掉漆,可每天中午队伍能排到巷子中间。李老板下面条的手艺是祖传的,面团在他手里这么一抖一拉,眨眼功夫就变成粗细均匀的面条。他家的牛肉面汤头醇厚,牛肉炖得烂而不散,好多刚下火车的人拖着行李箱就直奔这儿来。
黄昏时分,巷子渐渐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顺路带点熟食,放学的孩子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下棋的老爷子们围着石墩子杀得正酣。这时候你能闻到各家的饭菜香——张家的红烧肉,李家的酸菜鱼,还有不知谁家正在爆炒辣椒,呛得路过的人直打喷嚏。
住在巷尾的陈奶奶今年八十多了,她总爱坐在门槛上择菜,看见熟人就招呼两句。她说在这条巷子住了一辈子,看着火车站翻新扩建,看着周边的楼房越盖越高,唯独这条车站旁的小街景几十年没变样。“别看这儿旧,可住着舒坦。”她这么说着,手里的韭菜一根根择得仔细。
其实想想,这条巷子就像是快节奏生活里的一个缓冲带。火车站里人来人往,每个人都行色匆匆,可一走进这条巷子,时间仿佛就慢了下来。卖报的老刘永远不紧不慢地整理着当天的报纸,茶馆里的客人能对着杯茶聊一下午,连巷子里那只花猫踱步的姿势都透着从容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还亮着,在青石板上投下暖融融的光。偶尔有晚归的居民推着自行车走过,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,渐渐消失在夜色中。而明天天亮,这条车站旁的小街景又会重新热闹起来,继续它日复一日却又鲜活生动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