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台100元小胡同,九台百元小巷游
巷口飘来的油香
你说巧不巧,那天我原本是要去九台办事的。车开到老城区附近,导航偏偏出了岔子,拐进了一条从没见过的窄巷。正想倒车,一阵热乎乎的油香顺着车窗缝就钻了进来——是那种老式油炸糕的味儿,混着淡淡的芝麻香。得,既来之则安之,索性把车往路边一停,干脆来场临时起意的九台百元小巷游。
这条巷子窄得挺有意思,两边的房檐都快挨到一块儿了。青砖墙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根儿底下坐着几位大爷,捧着搪瓷缸子下象棋。我顺着香味往里走,没几步就瞧见了那个油炸糕摊子。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手里的长筷子在油锅里灵活地翻动着。“叁块一个,五块俩!”她头也不抬地招呼着。刚出锅的油炸糕金黄酥脆,咬开糯叽叽的外皮,红糖馅儿直接淌了出来。我站在路边,就着巷子里的穿堂风,叁两口就解决了一个。
揣着剩下的五块钱,我继续往深处溜达。这九台100元小胡同里头,还真是藏龙卧虎。修鞋匠坐在小马扎上,一边绱鞋底一边和顾客唠家常;剃头铺子的转椅还是上世纪的老款式,老师傅手里的推子嗡嗡作响。走热了,花两块钱在自动贩卖机买了瓶老汽水,橘子味的,喝起来有种小时候的亲切感。
百元大钞的妙用
你别说,这一百块钱在别处可能不算啥,搁这条巷子里,还真能折腾出不少花样。油炸糕开了胃,我又相中了隔壁的韭菜盒子。老板娘现包现烙,铁板上的油花滋啦作响,两面烙得焦黄。四块钱一个,比拳头还大,韭菜鸡蛋馅儿塞得鼓鼓囊囊。
边走边吃,拐角处传来“咚咚”的切菜声。是个卖凉拌菜的小门脸,透明玻璃柜里整齐码着十几样小菜。我要了六块钱的凉拌叁丝,老板娘麻利地抓拌着,最后还多舀了勺花生米给我。“天热,吃这个开胃。”她笑着说。接过来尝了口,胡萝卜丝、海带丝和豆皮丝拌得恰到好处,酸辣爽口。
这会儿手里还剩八十多,底气足着呢。看见个旧书摊,蹲那儿翻了半天,花十块钱淘了本八十年代的小说。书页泛黄,带着淡淡的霉味儿,倒是和这条老巷子特别搭。隔壁的杂货铺里,老式铁皮饼干盒勾起回忆,十五块钱,没犹豫就买下了。
走到巷子中段,正赶上卖糖炒栗子的出锅。二十五一斤,我要了半斤。牛皮纸袋热乎乎的,栗子个个咧开了嘴,轻轻一捏,金黄的栗子肉就蹦出来了。甜糯香甜的,坐在路边的石墩子上,不知不觉就吃掉大半袋。
不期而遇的惊喜
最让我惊喜的,是巷子尽头那家乐器修理铺。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正给一把二胡蒙蛇皮。铺子墙上挂满了修好的乐器,从二胡到琵琶,从笛子到唢呐。听说我是偶然逛进来的,老师傅来了兴致,给我讲起每样乐器的门道。
“现在年轻人很少学这些老家伙喽。”他抚摸着刚修好的二胡,眼神里透着爱惜。聊得投机,老师傅甚至拉了一段《二泉映月》。琴声在狭小的铺子里回荡,那一刻,仿佛整条巷子的时光都慢了下来。
从乐器铺出来,天色已经擦黑。巷子里的灯笼一盏接一盏亮起,把青石板路照得泛着暖光。我数了数剩下的钱,刚好够在巷口买份炸蘑菇带回家。十块钱一大袋,撒上椒盐和辣椒面,香得让人走不动道。
这一趟九台100元小胡同逛下来,口袋里的一百块还没花完,倒是装了一肚子的满足。那些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小确幸,那些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,远比商场里千篇一律的连锁店来得生动。下次要是再来九台,我肯定还得拐进这条巷子——到时候,说不定又能发现什么新的宝贝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