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门峡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学院后街闲坐品茶
叁门峡女子学院的后街,藏着这座小城最生动的日常。午后叁点钟的光线斜斜地打在石板路上,把那些斑驳的墙面照得发亮。我常去的茶馆就在巷子拐角第二家,门口挂着的蓝布招牌洗得有些发白,却总让人觉得亲切。
老板娘认得熟客,见我推门便笑着指了指靠窗的老位置。这里能看见整条后街——捧着书本匆匆走过的女大学生,拎着菜篮慢慢踱步的老人家,还有蹲在路边逗弄橘猫的外卖小哥。壶里的水咕嘟咕嘟地沸着,老板娘拎着长嘴铜壶过来,手腕轻轻一压,热水就划出道漂亮的弧线,准确落进青瓷杯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茶叶在杯中舒展开的模样很有意思。先是蜷缩的叶尖微微颤动,像刚睡醒的人在伸懒腰,然后整片叶子缓缓下沉,又随着水流轻轻浮起。这时候抿上一口,那股暖意会从喉咙慢慢滑到胃里,再慢慢扩散到全身。学院后街喝茶的妙处就在这儿,它不急着让你品尝什么深刻道理,只是安安静静地陪着时光流淌。
隔壁桌坐着两个女生,摊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。“明天答辩完一定要睡到自然醒”,扎马尾的女生边说边往茶里添了颗冰糖。另一个短发姑娘托着腮,目光还停留在窗外那棵开满花的泡桐树上。这样的场景在后街茶馆里太寻常了,仿佛青春就该配着茶香,在某个平凡的下午悄悄沉淀。
老板娘的茶点总是出人意料。今天端来的是淋了蜂蜜的槐花饼,说是早上刚摘的槐花。酥脆的饼皮夹着清甜的花瓣,咬下去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。常有熟客打趣说她该改行做点心铺子,她总是边擦着玻璃杯边笑:“茶要好,茶点也要配得上茶才行。”
夕阳西斜时,后街渐渐热闹起来。小吃摊陆续支起招牌,空气里开始飘着烤红薯和鸡蛋灌饼的香气。我续了第叁泡茶,茶叶的滋味已经变得很淡,但喉间还留着若有似无的回甘。这大概就是学院后街闲坐品茶最让人着迷的地方——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,还有这样一个角落保留着从容的节奏。
路灯一盏盏亮起来,在石板路上投下温暖的光晕。结账时老板娘正在教新来的帮工如何辨认水温:“你看水面这些细密的小泡泡,就像蟹眼似的...”推门离去时,风铃叮当作响,身后茶香依旧缭绕。这条后街的日常还在继续,而我知道,下次心烦时还会再来这里,让一壶茶把时光泡得柔软绵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