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酒店独特的顶级服务方式,卓越的尊享款待体验之道
让人记住的不仅是服务
推开昌邑酒店厚重的玻璃门,一股若有若无的白茶香便飘了过来。不是那种浓烈到让人皱眉的香氛,而是像春风拂过茶园时带起的一丝清雅。门口的服务生没有急着上前,他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,等你目光扫过去,他才微微欠身:“张先生,旅途辛苦了。”就这一句,让我愣了一下——他们怎么认出我的?后来才知道,为了这次接待,前台团队提前叁天把重要客人的照片和习惯都记熟了。
这种细致入微的准备,正是昌邑酒店独特顶级服务方式的精髓。他们不觉得服务是刻板的流程,反而当作一种体贴的艺术。比如那位服务生,他要是急匆匆冲上来拿行李,反而会让风尘仆仆的客人感到压迫。他选择安静等待,用最自然的姿态化解了客人的陌生感。
房间里的惊喜更多。书桌上放着两本书,一本是本地文化游记,另一本居然是我在社交媒体上提过想买的绝版小说。床头柜摆着叁款枕头可选,除了常见的羽绒和荞麦,还有个助眠的乳胶枕。最妙的是空调温度——刚好停在我最习惯的24度。这些细节凑在一起,突然让人觉得,这房间不是千篇一律的客房,而是专门为我准备的家。
服务藏在你想不到的地方
晚上想去尝尝当地特色,餐厅经理听说后想了想:“现在去那家老字号肯定要排队,要不我让厨房给您做一份?我们的师傅是那家店以前的掌勺。”上来的菜品果然地道,经理还站在桌边轻声解释:“这道菜的秘诀是火候比标准做法多叁十秒,这样更入味。”这种对本地美食的理解深度,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。
他们的卓越尊享款待体验之道,往往体现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。有天半夜胃不太舒服,打电话到餐饮部想问片胃药。接电话的小伙子语气里带着关切:“您稍等,我们马上准备。”十五分钟后,服务员端着托盘进来,上面是温和的小米粥、一小碟酱菜,还有杯冒着热气的红糖姜茶。“药在粥旁边,”他轻声说,“先喝点暖胃的,会舒服些。”原来他们觉得,比起直接吃药,先养胃更重要。
这种超越期待的服务,成了客人之间口耳相传的故事。有个带孩子的家庭随口说孩子喜欢集邮,退房时,礼宾部居然送来一套已经停发的本地风光邮票。孩子高兴得差点跳起来,家长后来在评价里写:“这不是服务,这是用心。”
每个员工都是服务的设计师
和客房阿姨聊天时发现,她口袋里总装着便签纸。“有的客人会无意中说起想看什么书、想去哪里玩,”她边擦桌子边说,“我就记下来传给相关部门。”她指着窗台那盆长势很好的绿萝,“像这盆,就是听说608房的客人喜欢植物后才添的。”
在昌邑酒店,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在参与完善这套服务方式。礼宾员会记住客人叫车的习惯时间,前台会留意客人对房间位置的偏好,就连园艺工都知道哪个客人清晨喜欢在哪个角落散步。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他们内部静静流转,最终编织成一张细腻的服务网。
离店那天下着小雨,门童递来一把素色雨伞:“路上用吧,下次来再还就行。”车开出去很远,后视镜里还能看见他站在门前的身影。那把伞现在还在我办公室,每次看到它,就想起那句话——最好的服务,是让客人带着一份暖意离开,并且已经开始想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