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大学城上门400元4小时,东大城400元上门四小时
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在传这个价目,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个数字组合,心里咯噔一下。四百块四个小时,在大学城附近能做什么呢?我坐在宿舍的椅子上,盯着手机屏幕发了好一会儿呆。
楼下篮球场传来砰砰的运球声,几个男生在夕阳里来回奔跑。要是放在平时,我大概会抱着书本匆匆走过,可今天却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。忽然想起上周在食堂听见两个学姐聊天,说现在校外兼职越来越难找,发一天传单也就挣个八十块。
校园周边的经济账
顺着这个思路,我掰着手指头算了笔账。学校后门那家奶茶店,招兼职每小时十五元;图书馆整理书籍的工作,时薪能到二十。要是接个家教,倒是能赚得多些,可那得备课批作业,嗓子都能讲冒烟。这么一想,四百块四个小时确实让人心里犯嘀咕。
前两天在自习室,听见隔壁桌的学妹小声打电话,说有个“来钱快”的活儿,时间自由还能现结。她边说边紧张地左右张望,声音压得低低的。等她挂了电话,我假装不经意地问了句,她却慌忙摆手,抓起书本就往外走。
其实在大学城生活了叁年,我渐渐摸出些门道。这里就像个微缩的社会,有明面上的规则,也有水面下的暗流。食堂阿姨会多给熟识的学生舀一勺菜,打印店老板期末会给老顾客打折,这些都很正常。可当涉及到较大数额的金钱交易时,总觉得该多留个心眼。
上个月碰到已经毕业的师兄,他说现在很多学生都被“快速赚钱”的宣传吸引,却忽略了背后的风险。他当年就吃过亏,接了个所谓“高薪模特”的活儿,结果白白浪费一下午时间,最后连车费都没要回来。
我在想,或许我们该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。与其盯着那几个数字纠结,不如想想自己真正需要什么。是急着用钱解决眼前的困难,还是被消费主义冲昏了头脑?学校其实提供了很多正规的勤工助学岗位,虽然钱不多,但至少安心。
说到这里,忽然想起辅导员常在班群里发的那些提醒: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、“付出与收获成正比”。以前总觉得是老生常谈,现在慢慢品出些味道来。
夜幕渐渐落下,大学城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。图书馆的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,叁叁两两的学生抱着书往宿舍走。这个看似平静的校园里,每分钟都在发生着各种故事。而对于那个四百块四个小时的话题,或许会继续在某个角落悄悄流传,但至少,我们应该学会做出明智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