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安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相近的价位真情缘
昨晚跟老同学喝酒,他突然凑过来压低声音:“听说雅安那边有个挺特别的说法,叫200块钱的爱情...”我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,脑海里闪过许多画面。
其实在雅安老城区,200块能做的事情比想象中多。沿着青衣江慢慢走,你会遇见那些开了十几年的小茶馆,八块钱一杯的茉莉花茶能喝上整个下午。老板娘一边织毛衣一边跟你唠家常,说这条街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,谁家店铺转了手。阳光透过竹帘洒在木桌上,斑斑点点像会跳舞的金币。
往南走两公里就是菜市场,下午五点半后的青菜特别便宜。我曾经见过一对卖豆腐的夫妇,收摊时丈夫掏出个红色尘辫3,两人就着耳机听《最浪漫的事》,湿漉漉的水泥地上,他们的影子慢慢融成一个。
那些藏在市井里的温暖
朋友的表姐在雅安开了家小面馆,七块钱的二两炸酱面,浇头总是堆得冒尖。有次深夜我去吃面,看见个骑手蹲在门口台阶上吃饭,老板娘给他加了颗卤蛋:“年轻人不容易,就当姐请的。”后来常看见他们一起收拾碗筷,有说有笑。上个月经过,发现骑手成了新老板,店面扩成了两间。
这种相近的价位真情缘,往往发生在最普通的日子里。比如共享一把十块钱的雨伞挤在公交站,或者在旧书摊同时伸手去拿同一本《边城》。我认识的一个导游说,他带团时总看见游客在碧峰峡拍照,而当地人会指着某棵核桃树说,那是他们小时候定情的地方。
说来也怪,在雅安这样的地方,感情似乎都带着烟火气的实在。不像大城市动不动就要烛光晚餐、贵重礼物,这里的人更习惯在蒙蒙雨雾里共用一件外套,在路边摊分食一碗五块的冰粉。记得有对老人每天固定要买渡口的麻辣烫,二十年来价格从五毛涨到叁块,卖麻辣烫的婆婆总是偷偷给他们多串个香菇。
现在年轻人总说谈恋爱成本高,但在雅安的老街深巷,你依然能找到那种不掺杂质的心意。就像我房东阿姨说的:“当年他追我时,天天往我办公室送自家种的枇杷,现在想起来,那篮枇杷也就值个二叁十块,可这份心意叁十年都没变质。”
也许所谓200块钱的爱情,说的从来不是标价,而是在有限条件下依然愿意付出的真心。就像江边的鹅卵石,被水流打磨得温润光滑,看似普通,握在手心却有着岁月的温度。这种相近的价位真情缘,比很多华丽的东西都要长久。
清晨的雅安总是飘着淡淡的雾,豆浆摊的热气混着花椒香。有对中年夫妻每天准时出现,丈夫总要帮妻子吹凉第一口豆浆。我突然明白,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,其实都在诉说着相同的故事——在雅安这座小城,真心从来不需要昂贵的包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