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阳上课喝茶辩辩群,贵阳学习饮茶交流群
教室外的另一片天地
那天在朋友手机上一眼瞥见“贵阳上课喝茶辩辩群”这几个字,心里还嘀咕了一下。上课和喝茶?这组合挺新鲜啊。以前总觉得学习就是正襟危坐,喝茶那是休息时间的事,没想到在咱们贵阳,还真有人把这两件看似不搭边的事给揉到一块儿了。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了群,才发现里面热闹得很。群公告写着每周三晚上在甲秀楼附近的茶室有交流活动,我犹豫了半天还是去了。推开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普洱香,五六个人围坐着,每人面前一杯茶,手里还拿着笔记本。 organizer是个戴眼镜的年轻老师,他笑着说:“别紧张,咱们这就是边喝边聊,想到哪说到哪。”
那晚聊的是贵州茶文化,但说着说着就跑偏到历史地理上去了。有人提到都匀毛尖的制作工艺,旁边一位大姐立刻接话,说起她老家采茶的趣事。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,知识好像不再是从书本上硬抠下来的,而是像茶香一样,不知不觉就飘进脑子里了。我突然明白了这个贵阳学习饮茶交流群的妙处——学习不该是苦大仇深的,也可以是这般惬意自在的。
后来我成了常客,发现每个来的人目的都不太一样。有像我这样对茶文化感兴趣的,有想来交朋友的,还有单纯想找个安静地方看书的。但不管谁来,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。茶凉了有人续,话题断了有人接,这种默契让人特别放松。
记得有次聊到深夜,窗外下着小雨,我们还在讨论茶马古道对西南地区的影响。说到兴起处,负责泡茶的小王直接拿出地图铺在桌上,大家围过去指指点点。那种求知欲被点燃的感觉,比喝多少杯浓茶都提神。这时我才发现,原来学习可以这么生动,这么接地气。
这个贵阳上课喝茶辩辩群带给我的,不光是知识上的收获。更重要的是,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学习这件事——不必板着脸,不必正襟危坐,可以是一杯茶的温度,一次闲谈的灵感,或者一群陌生人因为共同兴趣聚在一起的温暖。在贵阳这座慢节奏的城市里,能有这么个地方,让求知的心和生活的味恰到好处地融合,实在是件挺美好的事。
现在每次路过那家茶室,我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。玻璃窗里偶尔能看到新面孔加入,就像当初的我一样,带着几分好奇和试探。而桌上那壶始终冒着热气的茶,似乎在默默诉说着这里发生过的每一个故事,每一次思想的碰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