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骅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巷品茶时光
黄骅女子学院后街喝茶
你说,在黄骅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能喝出什么滋味来?我第一次被朋友拉去的时候,心里也直犯嘀咕。学院后街嘛,听着就是小吃摊、奶茶店和打印店的天下,跟“喝茶”这种需要静下心来的事,似乎有点不搭边。可偏偏,就在这烟火气十足的地方,还真藏着几家小小的茶馆,或者说,茶摊更合适些。
推开那扇不起眼的玻璃门,风铃“叮铃”一声,好像把外头的喧闹一下子关在了身后。店不大,拢共也就四五张原木小桌,墙上挂着几幅字迹娟秀的毛笔字,空气中浮动着若有似无的茶香,混着老木头家具的味道。老板娘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,见人总是笑眯眯的,不怎么多话。你点一壶茶,她就默默地给你端上来,一套简单的白瓷茶具,旁边还配一小碟当地产的脆冬枣。
我常点的是茉莉花茶,不算名贵,但香气扑鼻。看着干枯的茶叶在热水中慢慢舒展开,重新变得翠绿鲜活,像一场无声的魔术。第一泡,花香霸道,直往鼻子里钻;第二泡,茶味才渐渐显出来,和花香缠在一起,分不清谁是谁了。就这么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,时间仿佛也跟着慢了下来。
在这里,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。有刚下课的女学生,叁两结伴,点一壶水果茶,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课堂上的趣事和周末的打算,青春的气息几乎要溢出桌面。也有独坐一隅的,可能捧着本书,也可能只是对着笔记本电脑敲敲打打,偶尔抬起头,眼神放空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还有像我们这样的“老顾客”,纯粹是来躲清静的,啥也不干,就看着窗外人来人往。
窗外的景象,是和屋里截然不同的世界。傍晚时分最是热闹,放学的、下班的人流汇成一片。小吃摊的吆喝声,自行车铃铛声,学生们的笑语声,混成一片生机勃勃的交响乐。你坐在安静的屋里,看着窗外流动的风景,仿佛一个透明的旁观者,这种感觉很奇妙,既在其中,又在其外。
有时候我想,在这充满年轻女孩的学院后巷品茶时光,喝的或许不单单是茶的味道。茶的苦涩与回甘,有点像青春本身,总带着点成长的涩,但回味起来,又是甜的。这片小小的天地,成了喧闹校园生活的一个缓冲带,一个可以让人喘口气、发发呆的落脚点。
老板娘偶尔空下来,也会倚在柜台边,望着窗外说:“看着这些姑娘们,就想起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喽。”她的话不多,但这一句里,好像就藏了许多故事。这里的每一壶茶,似乎都泡着一段时光,品着不同的人生滋味。
茶凉了,可以再续水。窗外的天光,也从明亮变成暖黄,最后沉入墨蓝。当放下茶杯,再次推开那扇门,融入后街的人流时,身上仿佛还带着那缕淡淡的茉莉香,心里也变得宁静而充盈了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