溧阳品茶自带工作室,溧阳私人茶室品茗体验
最近和朋友闲聊,总听他们提起“溧阳品茶自带工作室”这种喝茶方式,说是比普通茶馆自在不少。这倒让我想起上周末的一次经历,正好去体验了一把。
那天约了位懂茶的老友,他神神秘秘地让我带上自己收藏的肉桂,说是有个好地方。跟着导航七拐八绕,竟在梧桐巷深处找到间白墙黛瓦的老房子。推门进去,天井里的石榴树正开着花,穿着棉麻衫的店主朝我们点点头,继续不紧不慢地烫着杯子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老友熟门熟路地取出茶具,我这才发现他连惯用的紫砂壶都带来了。店主送来一壶山泉水,便转身去照料别的客人。没有程式化的服务,反倒让人松了口气。水将沸未沸时,老友示意我闻干茶香,那股子果仁混合着焦糖的甜香,在安静的院落里格外清晰。
其实这种溧阳私人茶室品茗体验最打动人的,是那份恰到好处的距离感。店主不会过来讲解茶道,但你需要添水时,他总能在恰当的时间出现。窗外偶尔传来邻居家炒菜的声响,反而让茶室里的时光变得更真实。老友说,这就好比去朋友家做客,既能享受专业的茶台,又能保留自己泡茶的那份乐趣。
第二泡茶汤入口时,我们的话题已经从茶叶聊到了各自近况。说来奇怪,在商务茶馆里总是叁句不离工作,在这里却自然而然地说起孩子学书法的事,说起城东新开的豆腐坊。也许是因为空间私密,也许是温热的茶汤让人放松,时间像被拉长了的麦芽糖,缓慢流淌。
隔壁桌是对年轻情侣,女孩正小心地称着茶叶,男孩举着手机找角度拍茶汤。店主路过时轻声提醒:“水可以再晾叁十秒。”让我想起刚学喝茶那会儿,总觉得工序繁琐,现在倒觉得,这些看似多余的步骤,其实是给忙碌生活按下的暂停键。
茶过五巡,夕阳恰好斜斜地照进天井。石榴花的影子投在茶台上,随风轻轻晃动。老友突然说:“你看,这样溧阳品茶自带工作室的模式,像是给爱茶人留了个自留地。”确实,这里既避开了网红店的喧嚣,又不同于在家泡茶的随意,那种微妙的平衡感,需要亲身经历才能体会。
结账时发现是按位收费,包含水费和场地费,比想象中实惠。走出巷子时身上还带着茶香,老友掂了掂手里的茶叶罐笑道:“下次把我那泡老普洱带来,据说他们新进了套汝瓷杯子。”
回家的路上我在想,有时候我们追求的好茶,或许不只是茶叶的品质,更是喝茶时那份从容的心境。就像店主送别时说的:“茶喝舒服了就好。”这句话,倒是比任何复杂的茶道理论都来得透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