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树微信附近人600一次是真的吗,微信附近人600一次可信吗
最近在榆树的微信圈里,总能看到"附近人600一次"的消息在悄悄流传。路边等公交时听见有人议论,菜市场买菜也瞥见有人对着手机窃窃私语,连邻居大妈都会神秘兮兮地问:"这事儿靠谱吗?"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条消息时,我正躺在沙发上刷朋友圈。手指突然停在那个醒目的数字上——600块?这个价格说高不高,说低不低,刚好卡在让人将信将疑的临界点上。
真假难辨的价码
600元这个数字挺有意思。要是标价60,大家肯定觉得是骗子;要是6000,又显得太离谱。可偏偏是600,让人忍不住琢磨:或许真有什么特殊服务?这个念头刚冒出来,我心里就咯噔一下——该不会是新型骗局吧?
我试着搜了搜类似的套路。去年在吉林就出现过"300元兼职"的骗局,对方收了定金就拉黑。前阵子长春也有个案例,有人被"500元特色服务"骗走了半个月工资。这些套路就像春天的柳絮,飘到哪儿就在哪儿生根。
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本意是好的,让邻里之间能互相认识。可这两年,这个功能渐渐变了味。就像小区门口忽然多了个流动摊贩,你既好奇他卖什么,又担心买到叁无产物。
藏在屏幕后的陷阱
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同学告诉我,他们最近接到好几起报案,都是通过微信附近的人被骗的。有个小伙子交了600元"服务定金",结果被对方以各种理由又要了1200,最后连个人影都没见到。
更可怕的是,这些账号往往用美女头像,朋友圈还精心打造过。有自拍,有生活片段,看起来特别真实。可老同学说,这些照片都是从网红那里盗来的,连定位都能用软件修改。
想想也是,现在连外卖小哥都能精准找到你家门牌号,可这些"附近的人"却总是约在模糊的地点。不是"某某商场附近",就是"某条街转角",从来不给具体地址。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,本身就很说明问题。
我们榆树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真要有什么正经服务,早就该口耳相传了,何必这样神神秘秘地在微信上兜圈子?
当心人财两空
除了骗钱,更让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。去年南方某个城市就破获过一起案件,犯罪分子利用"附近的人"功能物色目标,实施抢劫。受害者不仅损失钱财,还受了伤。
现在想想都后怕。要是真有人按着对方给的地址找过去,等待他的可能不是想象中的"服务",而是几个壮汉。到时候不但钱没了,手机、钱包都可能被抢走。
就算运气好没遇到坏人,这种交易本身也是违法的。一旦被查获,轻则罚款拘留,重则留下案底。为了600块的糊涂事,赔上前途实在不值得。
我们都知道榆树是个熟人社会,今天做的糊涂事,明天可能就传遍全城。到时候走在街上,街坊邻居指指点点的目光,可比被骗600块难受多了。
下次再看到"榆树微信附近人600一次"这样的消息,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划走。要是每个人都多留个心眼,这种骗局自然就没了市场。毕竟再高明的骗术,也骗不到不起贪念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