界首水磨工作室喝茶,界首水磨茶坊品茗
界首水磨工作室喝茶,界首水磨茶坊品茗——这名字听着就带着股烟火气,像是老街转角处藏着的老熟人。那天路过,木门虚掩着,里面飘出若有若无的茶香,脚步就不自觉地停住了。
推门进去,最先吸引我的倒不是茶,而是那种不紧不慢的节奏。有个老师傅正低头摆弄茶具,水流冲进紫砂壶的声音细细碎碎的,像下雨。他抬头笑笑:“坐,水刚开。”就这么简单一句话,让人瞬间放松下来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我问他界首水磨工作室喝茶有什么特别,他递过来一杯刚沏好的龙井。“你看这茶叶,”他指着杯中舒展的嫩芽,“我们这儿啊,不求快,只求每个步骤都到位。”他接着说,现在满大街都是快速茶饮,叁十秒出杯,加糖加奶加各种料,“但那喝的还是茶吗?更像是糖水了。”
在他这儿,光是温杯就要两叁道工序。热水沿着杯壁慢慢转圈,白瓷渐渐泛起温润的光泽。“器具暖了,茶才醒得透。”他说这话时,窗外恰好有电动车呼啸而过,带着那种急匆匆的喇叭声。屋内的安静和窗外的喧嚣,忽然就成了最鲜明的对比。
我捧着那杯茶,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搪瓷缸。她总是抓一把茶叶扔进去,冲上开水,然后端着坐在门槛上,一喝就是一下午。那时的日子,好像都跟着茶香变得悠长。
每一口都是土地的馈赠
第二泡茶换成了普洱。深红色的茶汤在玻璃公道杯里轻轻晃动,像夕阳的颜色。“这茶来自勐海古树,”老师傅的语气里带着些许珍惜,“在界首水磨茶坊品茗,你能尝到不同山头的气息。”
他告诉我,好的普洱喝起来应该有阳光的味道——不是夸张,是真的能品出茶树生长的那片土地的性情。有的茶醇厚,像是积攒了很多年的故事;有的茶清冽,带着山泉水的甘甜。听着他说话,我忽然意识到,原来喝茶不只是解渴,更像是在和远方的那片土地对话。
隔壁桌来了位常客,没看菜单就直接点了“老样子”。老师傅点点头,取出一个陶罐,舀出些许茶叶。那种默契,一看就是多年养成的。
“现在的人总说忙,忙得连好好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。”老师傅边洗茶边摇头,“可是你说,再忙,能忙过老一辈吗?他们下地干活那么累,回来还得抽空泡壶茶。那不是闲,是知道人需要歇口气。”
这话说得真在理。我们这代人,表面上时间被各种工具节省出来了,实际上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。能安心喝完一壶茶不碰手机的时间,反而成了奢侈品。
天色渐晚,茶已经喝到了第五泡,味道淡了,但喉间的回甘还在。老师傅又续了热水,说:“淡有淡的滋味,就像日子,不能总是浓墨重彩。”是啊,界首水磨工作室喝茶的这段时光,让我重新想起了生活本来的节奏——它不应该是一直按着快进键的。
离开时已是华灯初上,回头看看那间亮着暖黄色灯光的工作室,它安静地待在街角,像一个温柔的提醒:也许我们都该偶尔停下来,认真喝杯茶,听听水开的声音,看看茶叶舒展的模样。毕竟,生活这杯茶,急不得,也快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