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鸡品茶工作室,宝鸡茶艺工作室雅集
最近路过经二路的老街区,发现梧桐树下新开了一家挺特别的店面——宝鸡品茶工作室。墨色招牌配着素净的窗棂,倒是和周围热气腾腾的餐馆形成有趣的对比。正好下午没事,我推门走了进去。
门帘掀开的刹那,清雅的茶香扑面而来。穿着苎麻裙的茶艺师正在茶台前冲泡凤凰单丛,动作行云流水般从容。她见我驻足观望,笑着递来一盏茶汤:“今天刚到的新茶,尝尝?”
茶香里的慢时光
原以为就是个普通喝茶的地方,没想到每周这里都会举办宝鸡茶艺工作室雅集。店主是位戴圆框眼镜的年轻人,他说不想把这儿弄得太商业:“就像朋友家的客厅,大家随时能来喝杯茶,聊聊生活。”
记得上周末的茶会,来了位满头银发的奶奶。她捧着建盏端详许久,忽然说起六十年代在杭州龙井村学炒茶的故事。青叶在铁锅里噼啪作响的夜晚,茶农教她用手心感受温度:“杀青就像给人盖被子,太用力会闷着,不用心会着凉。”满屋的年轻人听得入神,紫砂壶冒出的白雾在空中打着旋儿。
现在城里难得见到这样的场景——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盏茶坐在一起,手机都安静地倒扣在茶席边。有个做滨罢的小伙子每周雷打不动要来,他说在这泡茶的叁小时,比做心理咨询还管用:“看着茶叶在盖碗里舒展,就像把自己也重新整理了一遍。”
茶室角落摆着本地陶艺师的手作茶器,胚体上还留着指纹的痕迹。店主不定期举办宝鸡品茶工作室的专题活动,有时教茶点制作,有时聊茶器保养。有次请来秦岭深处的茶农,带着山泉水和自制茶食,讲他如何在海拔千米处守护二十亩老茶树:“采茶时能听见画眉鸟叫,茶叶都染着青草香。”
最让我触动的是个雨天。穿校服的中学生趴在窗边写作业,突然指着茶海里浮沉的茶叶问:“它们会不会想念原来的树枝?”茶艺师转动着手中茶杯:“你看这片武夷岩茶,现在是不是比在树上时更香?有些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。”
暮色渐浓时,茶台已摆开叁泡不同的普洱。茶客们传看着茶饼,比较着五年陈和十年陈的汤色变化。窗外电动车鸣笛声远去,屋里只剩茶汤注入杯盏的潺潺水声。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横跨半个城市来这里——在六百度电窑烧制的陶壶里,在九十度山泉冲泡的茶汤中,我们打捞着被快节奏生活冲散的温度。
临走时发现墙上钉着便签条,有人用钢笔写着:“原来茶凉了也好喝,像老朋友沉默的陪伴。”下次宝鸡茶艺工作室雅集就在霜降前后,据说要试饮今年的桂花瓣熏茶。倒是让人开始期待秋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