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河口做服务的小巷子,老河口服务集中的小胡同
老城区总有那么几条巷子,藏着本地人才知道的烟火气。那天路过老河口做服务的小巷子,巷口修鞋匠的锤子声叮叮当当,像在敲打着岁月的节拍。
往里走几步就热闹了。左手边是王大姐的裁缝铺,墙上挂满五颜六色的线轴。她正踩着老式缝纫机,头也不抬地问:“裤脚改几寸?”右边李师傅的剃头摊子飘来皂角香,正在理发的爷叔从围布下伸出两根手指:“两边打薄点。”
巷子中段飘着饭菜香。赵阿姨在厨房忙活,她家的扣肉炖得烂乎,路过都能闻到酱香味。几个老街坊坐在树下石凳上下棋,手边的搪瓷缸冒着热气。
这些手艺人的坚持
巷尾修表摊的玻璃柜里,老座钟的钟摆晃晃悠悠。陈师傅戴着单眼放大镜说:“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个了。”他调整着齿轮间隙,“但只要还有人需要修表,我这摊子就开着。”
巷子里不少铺子都开了二叁十年。来配钥匙的张大爷说:“1998年我就在这儿配钥匙,现在孙子都会打酱油了。”他摸着斑驳的木门框,“这巷子就像老邻居,哪天不见还挺惦记。”
傍晚时分,老河口服务集中的小胡同渐渐亮起暖黄的灯。放学的小孩啃着葱油饼跑过,下班的人们顺道带些熟食回家。炊烟袅袅升起,整条巷子沉浸在温和的氛围里。
新开的奶茶店悄悄出现在巷口,与传统铺面相映成趣。老板娘给王大姐的裁缝铺做了新窗帘,李师傅的剃头摊多了几个年轻顾客。古老巷弄静静迎接着属于它的新时代。
夜色渐浓,巷子里传来各家炒菜声。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,编织成城市肌理中温暖的存在。在这样的老巷里,总能找到让人安心的生活痕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