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门那里有站小巷,海门这边有弄堂口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05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海门那里有站小巷,海门这边有弄堂口。这两句话在海门人的嘴里转来转去,像是老照片里泛黄的边角,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。我第一次听邻居阿婆这么念叨时,还琢磨了半天——站小巷是站着的小巷?弄堂口又特指哪个路口?

后来才慢慢咂摸出味儿来。原来“站小巷”说的是那种窄得只容两人侧身通过的小道,两旁是老式木门楼,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泛光。而“弄堂口”往往连着更宽敞的里弄,是街坊邻居碰头拉扯家常的地方。阿婆总爱坐在弄堂口的石墩上剥毛豆,见着人就抬起沾着豆壳的手指:“买菜回来啦?今早的带鱼挺新鲜。”

巷子里的烟火日子

站小巷最有趣的是声音。清晨五点半,送奶工的自行车铃铛会准时在巷子深处响起,叮铃叮铃的,像是给整个巷子上了发条。接着是各家开门的声音,木门轴的吱呀声此起彼伏。七点钟左右,卖酒酿的吆喝声会从巷尾飘进来,那声音拖得老长,最后一个“酿”字总要转叁个弯。

我家隔壁的王师傅在站小巷开了叁十年理发店,店里还挂着上世纪九十年的明星挂历。他说这些年巷子变安静了,以前孩子们放学时,整条巷子都是奔跑的脚步声。现在偶尔有年轻人举着手机在巷子里拍照,说是要找“复古感”。王师傅一边磨着剃刀一边笑:“我们这日子过得本来就很复古嘛。”

弄堂口则永远是信息交流站。谁家女儿考上了研究生,哪家的屋顶漏雨了,菜场哪个摊位的猪肉最新鲜,这些消息都在弄堂口流转。张阿姨每天买完菜必定要在弄堂口歇脚,把菜篮子往石凳上一放,就开始播报今日新闻。她说话时总爱挥舞着刚买的芹菜,绿色的菜叶在空中划出激动的弧线。

正在消失的风景

去年秋天,站小巷东头拆了两栋老房子。拆房子的那几天,巷子里的老邻居们都有些沉默。李大爷站在自家门口望着那边,手里攥着用了多年的紫砂壶:“我小时候就在那片空地上滚铁环,那时候觉得站小巷可长了,怎么跑都跑不到头。”

现在那片空地变成了停车场,平整的水泥地看着干净,却少了点什么。偶尔有老邻居路过,会指着某个车位说:“这里以前是陈奶奶家的院子,她种的那棵石榴树每年都结好多果子。”

不过变化也不全是伤感的。上个月,站小巷里新开了家咖啡馆,是巷尾林家女儿回来的。她把老房子改造得很有味道,既保留了木结构屋顶,又添了明亮的落地窗。现在巷子里的年轻人周末爱去那里坐坐,老人们偶尔也会好奇地探头看看,然后笑着摇头:“我们这站小巷也时髦起来了。”

弄堂口的石墩今年被修缮了一次,社区派人来加固了底座,但特意保留了表面被磨得光滑的部分。施工那天,好几个老邻居站在旁边看,像是守着什么宝贝。张阿姨说:“这石墩要是会说话,能讲的故事叁天叁夜都说不完。”

前几天傍晚,我又看见阿婆坐在弄堂口。她指着站小巷新装的灯笼路灯对我说:“亮堂堂的挺好,晚上走路不怕摔跤。就是这影子投在墙上,怎么看都像我们小时候提的煤油灯。”她说着说着就笑了,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,像是另一种形式的站小巷。

站小巷和弄堂口的故事还在继续。也许某天,现在的新鲜事也会变成老人口中的“从前”,就像那些对于海门那里有站小巷的念叨,一代传一代,在青石板上长出新的年轮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