汨罗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,附近微信联系500元一回
那天晚上刷朋友圈时,突然看到条动态写着"汨罗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",手指顿在屏幕上半晌。这年头谁还没在微信附近人里刷到过类似信息呢?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种明码标价的消息,心里挺不是滋味。微信原本是联系亲朋好友的桥梁,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附近人功能成了某些人交易的平台。记得去年在汨罗江边散步时,还听见两个中年人在吐槽,说现在打开附近人,十条动态里至少叁条是这种内容。
当社交遇上生意
我试着搜索了类似信息,发现“附近微信联系500元一回”这样的表述还真不少。有时候我在想,这些信息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故事?是生活所迫,还是另有所图?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同学说过,他们每个月都能接到好几起因为轻信这类信息而被骗的报案。
上个月在汨罗老街的茶馆里,偶遇一位做新媒体运营的年轻人。他说现在这些信息都成了行业暗语,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要求先付款再见面的。这话让我想起邻居家那个刚毕业的大学生,就因为信了“先交押金”的套路,辛苦打工攒下的两千块钱就这么打了水漂。
其实仔细想想,为什么这样的信息能长期存在?或许是因为它抓住了某些人的心理需求。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,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即时性的社交满足,而这正好成了别有用心之人的可乘之机。
汨罗这座小城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有时候走在路上,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,不禁会想:这些人里,有多少曾经在深夜打开过微信附近人?有多少人曾经对着“汨罗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”这样的信息犹豫过?
记得有次和社区民警聊天,他说现在最让人头疼的是这些信息的隐蔽性。往往今天封了个账号,明天又换个马甲重新出现。而且现在的说法越来越隐晦,从直接的交易信息,变成了各种暗语代号。
说到底,微信只是个工具,关键还得看使用的人。就像菜刀在厨师手里能做出美味佳肴,在歹人手里却可能成为凶器。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平台,而在于人心。
或许我们应该思考的是,为什么现实中的社交变得越来越难?为什么有人宁愿相信虚无缥缈的线上交易,也不愿在现实生活中踏出一步?这个问题,可能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。
夜色渐深,我又刷了刷微信,那条“附近微信联系500元一回”的动态已经不见了。不知道是发布者自己删了,还是被系统清理了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明天这个时候,类似的动态很可能又会以新的形式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