汨罗哪里有100块的巷子,汨罗百元小巷位置在哪
跟着本地人逛汨罗老街
那天在汨罗江边闲逛,碰巧遇到位摇着蒲扇纳凉的老爷爷。我凑上前搭话,顺口问了句:“您知道汨罗哪里有100块的巷子吗?”老人眯眼笑起来,蒲扇往南一指:“顺着江风走,闻到油炸粑粑的香味就快到了。”
原来这“百元小巷”根本不是某条街的正式名字。它藏在城南的老居民区里,由四五条交错的小巷组成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蹲着打盹的花猫,晾衣绳上飘着带皂角香味的衬衫。这里还保留着八十年代供销社模样的杂货铺,玻璃柜台里摆着五颜六色的零食。
巷子口第一家做糖油粑粑的摊子,还是叁十年前的老铜锅。老板娘边翻动金黄的粑粑边跟我说:“我们这儿啊,十块钱能买叁个粑粑,二十块吃碗刮凉粉,剩下的够称斤橘子。”她说的刮凉粉我尝了,萝卜丁脆生生的,花生米炸得酥香,确实只要二十块。
再往里走,修鞋师傅坐在小马扎上,补双鞋底十五块。我问他为啥不涨价,他擦擦额头的汗:“街坊邻居的,都是老主顾。”巷子深处的剃头铺子更便宜,老师傅拿着推子嗡嗡响,理个发才十块钱。墙上贴着九十年代的海报,发型款式倒是紧跟潮流。
要说最让人惊喜的,是藏在巷尾的旧书店。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先生,店里书籍按斤称,一斤只要八块。我在角落找到本《汨罗风物志》,泛黄的书页里还夹着干枯的桂花。这样的巷子在汨罗老城区还有好几处,只是外地人通常找不到。
其实要找这样的汨罗百元小巷位置,有个小窍门——看哪儿自行车多、电动车少,哪儿飘着炊烟而不是外卖盒,基本就对了。这些巷子里的物价,像是被施了定身法,始终停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模样。
傍晚时分,巷口支起个小桌,几个老街坊在打纸牌。卖卤味的大叔推着叁轮车经过,车上小喇叭循环播放:“卤豆干叁块,鸡爪两块......”我忽然明白,人们寻找的不仅是百元巷子,更是这种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。在这里,时间仿佛还停留在蒲扇轻摇的夏天。
临走时又遇到那位指路的老爷爷,他正坐在门前藤椅上听收音机。看见我就问:“后生仔,找到你要的百元巷子没?”我用力点头,他满意地笑了:“下回清早来,带你去吃五块钱的糯米团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