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城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附近茶馆小憩
肥城女子学院后街的梧桐树下,藏着几家不起眼的小茶馆。每次路过都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,像极了学生时代夹在课本里那朵干花的味道。
推开"知叶茶馆"那扇老木门时,风铃叮当作响。老板娘正踮着脚擦拭茶罐,马尾辫随着动作轻轻晃动。"同学还是老位置?"她转头看见我,忽然笑了,"瞧我,你都毕业叁年了。"
时光泡在茶盏里
靠窗的榆木桌被磨得发亮,上面还有当年室友用小刀刻的残缺棋盘。记得大叁那个雨天,我们四个挤在这张桌子旁合租一壶金骏眉,茶费平摊下来每人八块五。现在随手点个外卖都不止这个数,可那时候却要犹豫好久。
隔壁桌坐着个穿校服的女孩,面前摊着考研英语真题。她做题时总不自觉地咬笔帽,这场景熟悉得让人恍惚。突然想起大二那年期末,我也是在这个位置背毛概,背着背着就把脸埋进书本里睡着了,醒来发现茶凉透了,老板娘悄悄给我续了热水。
玻璃壶里的龙井缓缓舒展,像沉睡的蝴蝶重新苏醒。这两年试过那么多网红奶茶,到底不如这杯清茶来得妥帖。可能有些味道注定要等走过很远的路,才能品出其中的好。
窗外飘来烤红薯的香气,混着秋日特有的干爽。穿行在后街的学生们抱着书本说说笑笑,有人急匆匆跑向快递点,有人在水果摊前讨价还价。这些琐碎的日常,当年觉得平淡无奇,现在倒成了值得珍藏的风景。
老板娘端来一碟桂花糕:"新试的,尝尝看。"她总是在研究各种茶点,前年是绿豆糕,去年是山药枣泥卷,就像这条后街的店铺,年年都在悄悄变化。那家总放周杰伦歌曲的奶茶店改成了自助打印社,文具店扩充了美甲业务,只有这几家茶馆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。
穿校服的女孩接了个电话,语气突然轻快:"复习得还行,就是阅读总错叁个..."她无意识地搅动着杯底的柠檬片,睫毛在晨光里扑闪扑闪的。这通电话那头,大概是很重要的人吧。
茶杯见底时,听见熟悉的下课铃声。抱着画板的艺术生们涌进茶馆,有个姑娘围巾上还沾着水彩颜料。他们讨论着构图和光影,言语间都是二十岁特有的炽热。我悄悄把位置让出来,结账时老板娘往我包里塞了包新茶:"常回来坐坐。"
走出茶馆那刻,风铃又响了。回头看见梧桐叶正巧落在窗台上,那片我们曾经数过年轮的树荫里,又坐进了新的故事。这条后街的茶馆啊,就像青春里一个温柔的逗号,让匆忙的时光在此处悄悄停顿。